本文是一篇财务论文,财务不仅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更主要的是财产和债务,即资产和负债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财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不仅要实现其经济目标,也应当将股东的权益放到十分重要的层面。同时还要帮助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其不同的期待。人们除了关注上市企业对外披露的财物报告之外,也十分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在这其中,能够最直接有效的反映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状况的就是上市公司独立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报告在框架和核心内容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财务报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披露的缺陷。从而能够使利益相关者更加系统的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作出了解并反馈,督促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并充分对这一责任作出披露。2015 年 4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并通过,这一部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自 201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餐饮,食用农产品等行业的从商品的生产,买卖再到回收的各个环节作出了极为严格的规范。最“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对于进行违法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最高对其处以涉事金额 30 倍的罚款;把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放在第一位;企业的执照在其一个自然年存在超过三次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会被执法部门做吊销处理;惩罚性赔偿最低赔 1000 元;确立首负责任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就食品行业这一问题的现状,国内外就结合食品饮料行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文献都是比较匮乏的。为了与一般企业有所区别,国外的学者会根据行业的特性来研究食品饮料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问题。Jones(2015)认为经济的发展进程受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影响,每个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在修订和评价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指标所运用的方法和过程是截然不同的。2006 年,美国学者 Maloni 和 Brown 为,把食品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框架分为八大类。包括发展技术、社区和谐、保护动物、维护环境、公平交易、营养与安全、劳工与人权及釆购控制等八大类别。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世界性难题,而发展中国家则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Cuganesana 和Guthrieb(2007)在研究了澳洲食品饮料行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后发现,如果某一行业对社会责任披露质量有更为苛刻的要求,则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这一行业有着更好的披露状况。与此同时,即便在同一个行业内,不同公司选择披露的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举例来讲,可口可乐公司主要披露其饮品的健康问题以及就是否导致肥胖的问题作出回应,而在酿酒行业,管理层将会受到大众关于过度酗酒引发的健康和安全事故的责问。在烟草公司,为挽回企业形象,他们更加重视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Dongmin Kong(2012)的研究则瞄准了中国的食品饮料市场,他认为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将迎来寒冬,社会大众对食品饮料行业的信任降到冰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好的公司将会收到越来越多利益相关者的青睐。因此他建议,要想让食品饮料行业走出寒冬,获得长远发展,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去规范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由 Oliver Sheldon 于 1924 年首次提出的。由此在学术界引发了无数学者关于社会责任的研究与探讨。但是不同专家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视角不一,因此他们对于社会责任这一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究其原因,这是由学者所受到的教育方式以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的。基于此,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直到今天在理论界也没有达成一致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真理越辩越明,随着有更多学者从更深的层次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探索,这一问题的内容将会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充实。经过大量对前人文献的参考以及作者本人的知识分析,本文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即满足利益相关者期待的过程,但这一责任是建立在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之下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正式员工和临时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债权人、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所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指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没有偏差的传达其在一定时间内旅行各种社会责任的信息,以此来满足其对于这一信息的需求,帮助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消费,投资等相关决策。若企业选择对其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则会选择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及附注,独立内部控制报告以及董事会报告等几种形式。而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其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出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现状,因此被广泛采纳。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本《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明确定义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并且分别从责任,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等四个角度就社会责任的内容予以阐述。其中责任角度涉及了责任战略方面的内容;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的责任包含在市场责任中;在环境责任方面,企业要在生产过程中肩负起保护环境以及减少资源浪费的责任。
..........
2.2 相关理论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深入,人类社会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也对食品饮料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若此时企业仍然把自身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则会被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所淘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界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是通用公司在 1929 年率先提出并采用的。自此,学术界开始对这一概念深入研究,但是受到知识结构以及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家对这一概念争执不下,没有形成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结论。时间到了1963 年,利益相关者的准确概念在斯坦福大学许多社会学者的潜心研究中运用而生。即“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团体,与企业组织的命运休戚相关。若缺少其支持,各个企业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实现可持续经营。这让社会大众逐渐感受到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单单依赖其股东,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着企业的命运”。随后,瑞安曼指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是唇齿相依,其利益也是休戚相关的。企业只有得到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和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利益相关者则必须依靠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和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小而精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了行业竞争的混战当中,不少企业也因没有重视相关利益者的需求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戟沉沙。”他的这一解释进一步深化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性。学者们也不断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论研究。其中以弗里曼的研究结论最令人信服。他在 1984 年出版了《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书中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企业在计划达成的过程中主动影响以及被动受影响的以群体或者个体形式存在的集合”。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的研究深度大大得到提升。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放到同一层面去研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克拉克森认为,一个企业如果想实现快速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充分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使过去企业只维护股东利益的陈旧观念受到巨大冲击。企业开始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象以及披露的范围原因作出了准确定义。首先,如果能够确定披露的范围以及披露的受众,则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效果和作用会明显提升。进而使食品企业更好地实现其长远发展。其次,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食品企业信息披露的需求,使各利益相关者能够相信企业,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
3 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方法及现状分析.........13
3.1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方法....13
3.2 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设计.......14
3.3 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纵向分析........19
3.4 一级指标披露状况横向分析............20
4 实证研究模型设计........23
4.1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23
4.2 研究假设........25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6
4.4 实证模型设计.........27
5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30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0
5.2 相关性分析表.........32
5.3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33
5.4 实证结论分析.........36
5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得到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现状的数据,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权威机构设计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了三大类五十个小类的指标体系,分别评价每一个指标的披露状况。如果每一项指标都有充分的文字披露则积 1 分,如果就同一指标不仅有定性的文字性描述,还有定量的数据披露还则积 2 分,如果某一项指标没有任何描述性以及数据的披露则积 0 分,最低分 0 分,满分 100 分。运用EXCEL2016 进行统计可以确定上市食品饮料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 CSR。表5-1为2013-2017年上市食品饮料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CSR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上表中涉及到的信息不难发现,行业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令人堪忧行业内的均值都在 40 分以下还没有达到总分的一半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可喜之处在于 5年来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一直在稳步前进。从最低分,最高分,到均值都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上升趋势。其中最亮眼之处就在于 2015 年最高得分比 2014 年的最高得分高出 17 分,究其原因,是由于 15 年关于食品安全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食品饮料行业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同时也是行业内上市公司不断的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努力弥补其不足所产生的结果。除此之外,62 家行业内样本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是逼近正态分布的没有发现显著的偏倚和明显的高低峰,因而也就为后文中多元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通过上表不难发现,行业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离散性,标准差也很大,这也就意味着在行业内部有披露质量很高的上市公司也不乏缺乏社会责任披露意识的上市公司。在 2015 年以后,这一差异被不断扩大,行业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逐渐呈两极分化。这为下文对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埋下了伏笔。总的来看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一般,由于没有统一的形式规定,不同社会责任报告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而且大部分披露内容都为描述性的事件概括,缺少数据支持,而且只有一小部分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来披露相关信息。但是总体来说披露质量和水平都是在稳步提升的。

..........
总结
政府法律法规的指导应当贯穿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阶段,尤其在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仍然十分薄弱的今天,就更需要法律法规这一外力去推动这一进程。在现如今中国法律体系下,在包括《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法》、《证券法》在内的所有实体法中,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没有涉及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现如今,绝大多数食品饮料行业都是以自愿性的原则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行业内缺乏规范的披露范式,导致披露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的企业为了披露而披露。尽管有些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是这些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这就使得食品饮料行业所披露出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政府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与此同时,上市食品饮料公司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也有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状况时常发生,基于此,政府更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来对行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做出规范使食品消费者对行业的信息受到严重打击,也暴露了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弱的问题。在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挡路石。我国食品饮料企业还无法做到“慎独”。仅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觉性是没有办法摆脱困境的。因此需要外部的立法机构对食品饮料公司的食品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做出明确要求,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