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论文,财务规划帮助公司设立指导方针来制定运营和财务计划。将公司的关键目标合理化并兼顾到资本投资。公司目标转化成有形的财务指标。投资决策和目标产生整合的财务报表,把财务目标和财务指标联系起来。然后整个组织围绕这些目标和指标运营。(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财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教育是一国之本,尤其是在十分重视教育的我国。“知识改变命运”更是我国绝大部分家长的共识,因此,现阶段教育培训机构迅猛发展。但是,正是由于培训机构发展过快,使得市场上培训机构泛滥,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机构行业市场下行以及投资环境恶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我国教育机构面临的问题,并开始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机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了许多政策以及法规来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具体而言,我国政府在 2002 年正式推出的教育促进法以及 2004 年推出的促进法实施条例都对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2017 年 9 月 11 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辅导机构教师专业规范与发展专题会议。会议上颁发了首批通过辅教认证的高级认证教师证书以及首批辅教认证试点单位对标合格证书,同时启动了辅导机构教师专业电子档案库和机构认证。在本届会议上,各辅导机构的教师代表现场签署了《教师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自律条例》,坚决纠正 “超纲教学 ”、“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能将其作为招生的凭据。一系列的举动表明,我国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在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大多为民营企业,随着教育培训机构持续迅猛发展,这个行业的竞争与发激烈,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使教育培训企业的风险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许多教育培训企业在自身现代化管理体系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大多教育机构多以经济效益以及教学培训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风险防范水平低下,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消极影响。
........
1.2 研究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我国一直学习发达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 1990年至今,我国政府不断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使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比如我国财政部与其他相关的企业审计机构联合推出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都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学习发的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出关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法规层面上已经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使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不断改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当然,由于我国的企业比较多,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还有许多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政府应该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分析国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能够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对大型企业进行研究,对中小型企业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关于教育培训企业内控的研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这是本人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原因。深入研究教育培训企业在内控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将对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具有理论意义。美国在 2013 年推出了适合中小型企业内控改进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对企业内控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中国在 2011 年就推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内控发展的暂行办法,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针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中国必须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推出适当的的政策和法规以促进企业的规范发展、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民营中小企业内控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2 相关概念与现状研究
2.1 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内控的概念是控制理论的分支,从一定程度上说,企业内控是控制理论在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它遵循控制理论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每个职能单位在管理和执行中在遇到各种问题之后是如何有效调节并且实施控制的。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CAIN)首次具体定义了内部控制的定义,1958 年 CAIN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拓宽了内部控制的范围。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内部控制从早期的职责分离和互相核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为更加详细和明确的制度体系。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特点、工作职责划分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各项程序以及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规范,并制定了严格的监控与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的建立基本实现了企业管理框架的构建,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3]。
........
2.2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塞班斯法案并不适合于中小型企业, Jeffrey(2006)认为仍有些企业不顾痛苦和麻烦,继续使用塞班斯法案,正是因为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他建议完善萨班斯法案来使得更加适合中小型企业[16]。Schwartz(2006)通过一系列分析指出,萨班斯法案的一些规定对于中小型公司而言难以达成,不利于法案的实施与推广。Schwartz 在萨班斯法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型公司的特点以及企业内控的目标与要素设计了专门的内控评价模型,为中小型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17]。Annukka(2010)对不同环境下不同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应该根据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探讨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内部控制结构[18]。2006 年的 COSO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小行企业的指引,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小企业内部控制首次进行规范[19]。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学者意识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吴水澎、陈汉文和邵贤弟(2000)提出我国企业应该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控规则与风险管理体系[20]。对于中小型公司的内控管理,和丽芬(2008)重新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概念,指出中小型公司也应该依据相关规定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对内部管理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21]。李明辉(2007)借鉴 COSO 的经验得出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22]。而罗怀敬(2013)认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更适用于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而不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23]。刘敏(2013)认为小微型企业更利于就业吸纳,通过风险防范的视角建立内部控制会增强小微型企业的生命力[24]。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主要关注的问题仍应该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性[25]。陈雪梅(2010)等认为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存在主要的问题是扩大内部控制体系作用,盲目求全求细;忽视内部控制体系作用,盲目分散缺乏规划;割裂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关系,内部控制难以融入企业管理[26]。罗琛(2017)等认为在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竞争主体多,管理链条不多,因此执行力度一般比较强,决策的速度比较快,建立管理制度的成本也比较小,然而,即使构建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也是关键,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并不难,重点还在于它是否不致过于宽泛,流于形式,也不能过于理想化,重点在于运行过程中的“执行力”。因此建设中小型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是需要同时从多个角度改善内部管理体系以及效果不明显[27]。
.........
3 A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分析 ............. 15
3.1 A 公司基本情况 ...... 15
3.2 A 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 163
3.3 A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20
4 A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设计 ......... 27
4.1 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 ......... 27
4.2 提升员工内控素养 ........... 28
4.3 从职责划分落实内控职能 ......... 29
4.4 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34
4.5 增强内控活动的执行力度 ......... 40
4.6 建立信息化沟通平台 ....... 44
4.6.1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内部沟通 ........ 44
4.6.2 拓宽外部沟通渠道 .... 45
5 A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配套举措 ..... 47
5.1 领导层重视内部控制 ....... 47
5.2 A 公司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 47
5.3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并对内控提供行业咨询 ........... 52
5 A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配套举措
5.1 领导层重视内部控制
想要完善内部控制要求公司领导层将内部控制上升到战略高度,要求领导层多学习内部控制知识,真正做到重视内部控制.通过组织 A 公司领导层经常开展关于内部控制知识的讲座、会谈,提高 A 公司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组织领导层学习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了解企业风险,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资产损失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让领导层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是长期的过程,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状况与财务情况对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加强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这几年风险的复杂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新环境、新技术的不断演变,新的风险也层出不穷。在此前提下,美国 COSO 委员会在 2014 年开展了首次对风险管理框架的修订工作,并于 2017 年 9 月发布了最新修订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领导层应该定期学习修改过的内容,对现今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有持续的关注和学习。除此之外,还应组织领导层学习 2007 年 2 月全国工商联《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 年 3 月,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十七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等我国根据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实施规范,加强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合规性。

..........
结论
目前,我国真正实行内部控制中小企业比较少,内部控制是保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行业及公司自身特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本文从内控五要素角度对 A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并剖析了 A 公司存在的问题,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给出完善 A 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本文通过对 A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剖析、问题的分析到给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以及完善 A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配套举措,整个过程得出以下结论:
1)内部控制想要健康稳定运行,离不开领导层的重视。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常常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认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加强领导者重视内部控制是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先决条件。笔者总结了利用外聘专业团队进行内部控制培训、组织讲座会谈等方式提升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2)笔者总结了 A 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教育培训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这些问题逐一入手,分析问题原因,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尽快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克服自身缺陷。
3)由于 A 公司规模较小,在机构设置方面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很多小企业和 A公司一样缺少内部审计部门,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内审部门的重要性,尽快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岗位,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和会计职能划分开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真实性,才能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4)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之后就要求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体系的建设只是一个框架,员工才是最终的实施单元,要求员工学习内部控制知识,提高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