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现代启示

添加时间:2017-12-12 20:53:49   浏览:次   作者: www.dxlwwang.com
专业论文资料, 搜索论文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网为你解忧愁!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
获取免费的论文资料? 欢迎您,提交你的论文要求,获取免费的帮助

引 言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选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现状出发,多次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无疑又对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较高要求。由于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党进行了大量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从宏观上多角度地对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对党在西柏坡这段时间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采取的方法进行社科的思考,并对今天各个领域尤其是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可持续的成长,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向前一步,提高全民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促进全国人民全面而自由地追求新生活。
 
2. 选题意义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为当下对于西柏坡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提供助力,首先,丰富了学术界关于党在西柏坡的这段关键时期所建立的伟大功勋的研究果实。其次,有利于我们吸收西柏坡时期党所开展的针对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的思想动员工作的有益经验,使我们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到进一步改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总结党在思想动员和政治宣传工作中的规律,从理论层面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支撑。另外,对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动员和政治宣传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对其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客观而又批判地分析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给继往开来的学者们提供一些有益于深入研究的建议;对西柏坡时期党开展的思想动员工作十分有效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使当下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提出真正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进行的建议;分析西柏坡时期党进行思想工作和政治宣传工作有效性体现的地方,宣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完善即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创造全新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增强教学活动中主体之间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供理论层面的动力和支援。
.........
 
(二) 研究现状
国内对西柏坡时期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却不是很充足,往往将西柏坡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分析,所以,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对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较浅,成果也相对较少。但还是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西柏坡时期及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下:《西柏坡与新中国》课题组的《西柏坡与新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是“九五”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三大部分介绍西柏坡时期:第一部分辉煌的历史时期,详述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第二部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讲解了西柏坡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及其重要成果。第三部分历史的启迪,概括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探索的一系列宝贵财富,为新时期发展提供出重要经验。该书涉及哲学、经济学、党史党建等多种学科,对西柏坡时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玉平的《来自西柏坡的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一书分七大部分探索了西柏坡精神的来龙去脉、特定内涵及时代功能;揭示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的现实价值;研究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构建新国家的顶层设计;梳理了西柏坡时期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及历史启迪;挖掘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展出的宏才大略和高超智慧。该书为我此次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陈宗良、王红的《西柏坡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一部重要论著。该书在 2013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访西柏坡的背景下,掀起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热潮,本书收入了国内,省内专家申请系列课题 18 项。专家着重西柏坡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毛泽东法制思想、民本思想、货币、金融及贸易政策,团队管理经验,红色旅游等方面对西柏坡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进行了严谨而科学的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不同学科,深度解读了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及精神内涵,讲西柏坡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完成了西柏坡纪念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外部资源,打造研究精品的新尝试。
.........
 
一、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一) 核心概念界定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走过战争,准备向和平进发,做好了农村工作,准备“攻下”城市的堡垒,为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是以,西柏坡的这段时间,是决定着中国去往何方的关键时期。在众多关于党的这段时间的研究当中,对于这一概念大家较为认同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在 1947 年春夏交接的五月,刘少奇同志担任书记,还有朱德同志、董必武同志等组成了中共中央工委,自他们前往西柏坡开始,到 1949 年阳春三月,中共中央决定连同中央军委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向北平挺进为止。第二,自 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西柏坡正式办公,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再次聚首开始,同样直到 1949 年的第三个月份,中共中央告别西柏坡向北平前进为止。笔者于本文中,将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时期”定义为自从 1947 年的 5 月份开始,包括刘少奇同志带领中央工委进入西柏坡的那一刻,直至 1949 年的 3 月份,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共中央向西柏坡告别,迁往北平的“这一年又十个月的时间。”[1]纵观这一时期,我们党号召大家组织的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都是在这“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产生的,这些政策轰动全国,使“三分之一的农民在这个阶段摆脱了封建剥削,”[2]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还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争,由这三大战役开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著名的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同样还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伟大蓝图,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
 
(二) 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毛泽东多次强调:没有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没有几百万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8]就不能建设成一支有力量的精神上的部队,更妄论去参与建设新中国了。我们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功,就要力求马列主义的全面胜利。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我们党要将这条路子由始至终地坚持下去。“天天搞事务,”[9]却放松对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忽视精神层面的建设,我们极有可能会把自己迷失在世界大潮流之中。我们只有真正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于血脉,从内到外养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思维分析事物的习惯,才有机会获得理解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以及它们发展方向的本领,才能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动摇,才能完成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始终明确科学的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一贯坚持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将其作为我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来看待,这同时也成为我党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坚持总结历史、说明现实和洞察未来、指导实践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精神武器和伟大认识工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还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占主体地位的内容。党在西柏坡这一重要时间段内,始终信仰马列主义,时刻宣传马列主义,使之不仅入人耳,更加入人心,将它的导向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人生正确的看法和观点,首先在思想上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终生。马列主义的教育不是仅仅局限于传播基本原理,还要重点引导受教育者自觉掌握为人处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够主动地运用马列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马列主义教育必须将思想打开,脚踏实地,把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还要紧随时代变化的脚步,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针对具体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现实问题对受教育者做出科学的解释,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在九月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以及全党的理论学习,要求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读书,尤其是华东局所刊印的《联共(布)党史》、《帝国主义论》和《列宁主义概论》。1948 年,中共中央为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的理论素养,创办了命名为“马列学院”的高级党校,刘少奇同志任院长,陈伯达任副院长,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我党的干部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大学等学校同样将马列主义列为学校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
...........
 
三、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启示........32
(一)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2
(二) 注重教育双主体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 ..........32
(三) 坚持走群众路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33
(四)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制定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4
(五) 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方法 ......34
(六) 遵循物质与意识相互转化规律,有效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35
 
三、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启示
 
(一)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一旦确定,那么就需要大批领导干部传达党的旨意,由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32]就成为大势所趋。有效的教学者是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学主体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增强其有效性必须有素质过硬的教育者团队。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深入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其思想水平,增强了其工作有效性。在 1948 年 9 月 8 日召开的“中央九月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再次特别强调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同时提出了培训大量领导干部已准备夺取全国政权。至 1947 年,随着党的壮大,有许多地主、富农和流氓乘机“混进了我们的党”[33]考虑到这一问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了已经拥有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意义, 特别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第二章, 坚持党的铁的纪律。革命的路不会停止不前,以后它将更加伟大,我们党要面临的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我们做好两个务必。为了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六条规定”[34]就此出现在中国革命史上。通过一系列的在职学习以及学校教育,西柏坡时期党培养了一大批纪律严明、政治方向坚定、思想觉悟高的干部,真正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素质,共产党员成为了战斗的模范、纪律的模范、工作的模范、成为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
 
结 语
 
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传承革命精神、贯彻群众路线、坚持民主政治、宣传法制思想、鼓励艰苦奋斗、提高人民道德水平七个方面开展,通过有效运用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和咨询辅导法这五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了西柏坡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以及结果的有效性。除此以外,根据影响党在西柏坡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教育双主体化、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育方法、丰富的教育载体和革命大环境总结出有利于提高我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几个经验。新时期想做好我们的工作就要提高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积极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制定完善的结构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高效运用各类载体。在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过程中,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是,由于所占有的资料有限,个人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我深知论文还存在诸多不足,此项研究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化,尤其是在现代启示部分,还有许多有效经验没有提炼和挖掘出来,我将继续抱以深厚的热情和信心,坚持不懈,在以后的日子里持续改进和完善。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
本论文由代写论文网整理提供 https://www.dxlwwang.com/
需要专业的学术论文资料,请联系我们客服
本文地址:http://www.dxlwwang.com/jiaoyushuoshi/6396.html
论文关键字: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