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本形式之一,从古至今无不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在治国理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价值亦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我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新概括,这个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系统具体的表述。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份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论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决不能丢。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利益多样、价值观念多元,科技日新月异、传媒高度发达,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那么,如何坚守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些都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巨大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是新旧体制磨合、利益分化重组、文化冲突碰撞、价值观念多元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是整个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与发展的时代。所以,不同的学科都关注和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难以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和紧迫的历史任务。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社会转型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国内外政要和一些学者也十分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重视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需要。围绕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大致如下: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界自 1999 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以来,研究成果日益增 - 7 -多,主题和视角也多种多样,绝大部分文章都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方法、载体、机制等要素的其中一项或多项研究。但是,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权威著作稀少,而且绝大多数文章对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透彻。从已有的成果来看,目前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一)社会转型的涵义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巨大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是新旧体制磨合、利益分化重组、文化冲突碰撞、价值观念多元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是整个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严峻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笼统地说,社会转型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从学术角度讲,“社会转型”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对于社会转型的涵义,当今中国社会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绝大多数社会学家和社会学研究者都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即社会转型是社会生活和组织模式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乃至更新现代的变迁过程。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却持这样的主张:社会转型是指前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东欧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国社会转型就是通过这种转变,使自己成为资本主义的新成员的过程。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多元价值观的严峻挑战
然而,当前中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多元价值观念的普遍存在,同时,全球化、网络化的环境更加加剧了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冲击,甚至导致人们价值体系紊乱现象的产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的冲击与挑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健康发展。意识形态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理论问题,更属于政治学科的范畴内,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也表明,仅仅夺取政权并没有完成无产阶级革命,还必须在更广泛的社会机构和意识形态领域夺取思想上的领导权,有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论证,并统率和凝聚人民力量,共同致力于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 - 22 -
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沿革(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 22 -
(一)起步与发展阶段(1982 年—1998 年)........ - 22 -
(二)调整与提高阶段(1998 年—2005 年)....... - 22 -
(三)整合与更新阶段(2005 年至今)......... - 23 -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 24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创新........ - 30 -
一、毛泽东领导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经验回顾........ - 30 -
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概述........ - 32 -
三、全球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创新的新思考......... - 34 -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创新........ - 39 -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 - 39 -
二、当代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方面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 41 -
三、高科技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创新的实践与趋势..... - 43 -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创新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的内涵界定是相对的,许多传统载体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对传统载体与途径的价值运用也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能够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和操作,教育主客体可以借此发生互动的形式或实体。通过一定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内在规律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到某些载体,但并不是每个教育者对载体都有明确认识。当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研究尚浅,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在价值发掘以及各种新型载体的创新发展趋势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各种载体与途径。传统载体的主要形式有:
..........
结 语
本文从现实出发,紧扣专业方向,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精神,研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挑战,然后分别从理论、内容、方法与手段、载体与途径等四个方面分别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与问题层出不穷,价值取向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情况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一个既具有丰富内涵又不乏广阔外延性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既是一个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整合运行过程。有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而广泛的,对于它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完全穷尽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抓住主线及要点,力求达到系统而不零碎。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