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虽然我国早已建有教师进修制度和机构,但是这种进修往往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得到教育研究的培养。(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前言
傩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贵州傩文化主要集中在铜仁市德江县。根据据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贵州傩文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民众对傩文的认知度比较低;(2)傩艺人都也老迈后继无人;(3)媒体传播方式过于单一,推广和宣传力度较小。(4)资金缺乏。为了加强保护这一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政府没有大力开发和保护之前,人们对傩文化的认知度较低,傩文化的发展、传承出现了很多问题,将傩韵操作为教学内容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仅让小孩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傩文化,也能较好的传承和推广傩文化。本研究立足贵州省德江县中小学开展傩韵操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全面了解傩韵操在德江县中小学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旨在傩韵操在德江县中小学更好开展提供一定建议帮助,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傩文化。
.......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通过对傩韵操在德江县中小学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查找傩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以及傩韵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产生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旨在探索傩韵操在德江县的更好推广和发展,不断挖掘傩文化全方位价值,有效弘扬和发展德江傩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贵州傩文化。
1.2 研究对象
傩韵操在德江县中小学的开展情况。
1.3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关于傩文化、傩戏、傩韵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傩韵操的价值方面。如李莹在《体育文化导刊》2015 年第 7 期发表了题为“德江土家族傩韵操价值研究”,文中作者对傩韵操的价值进行研究,得出傩韵操作为一种混合文化浓缩物,其彰显的民族文化个性,实现了传统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协调发展,诠释了人类多元化共存的和谐理念,傩韵操成为校园中的亮点,也成为健身中一朵奇葩,更成为了引领传统文化进步的理想范本,其价值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化所不可比拟的[1]。从傩戏面具方面。如郭诗华在《科研理论科学财富》发表了题为“贵州傩戏及其面具的文化功能研究”文中作者对傩戏及面具进行了研究,得出贵州傩戏及其面具传播着民间的宗教文化,从善恶方面,生态学方面,道德要求方面潜移默化的教化着、影响着该区域的男女老少。[ 2 ]在传播着民间文化的同时对固化当地百姓的信念、信仰以及道德理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刘爽在《青春岁月》2013 年第 8 期发表了题为“浅谈傩面具的造型艺术及色彩运用特征”文中作者对傩及傩面具进行研究,得出傩是一种古老的活动,是人们用来驱鬼降魔,祈求平安的仪式。[ 3 ]傩面具作为仪式中一种重要工具,更能直观地体现人们的审美特征,不同的地区,对于傩面具的造型和色彩使用也不相同,作者对傩面具进行浅析,来体现最早的巫文化。
从傩戏的艺术审美方面。沈国清在《贵州社会科学》2012 年第 8 期发表了“贵州傩戏艺术的审美价值探究”文中作者对贵州傩戏的艺术审美价值作了相关研究,得出贵州傩戏是歌舞成分较重,仪式比较简单,既有古代巫舞的痕迹又有傩祭的形成。[4 ]较有代表性的把音乐、美术等审美艺术与巫术相结合。反映贵州地域文化艺术,通过弥漫着神秘宗教色彩的贵州文化,可以窥视到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与审美特征,在保持傩戏艺术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的同时,让傩戏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奇葩能否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热爱、关心傩戏文化的同仁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邰乐在 2017 年第 5 期《中国戏剧》发表题为“江西南丰傩戏的艺术特色探析”文中作者对傩戏的艺术性进行研究,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原始祭礼,也是一种集体舞蹈、音乐、绘画以及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民间表演艺术。[ 5]从傩文化的保护传承方面。王仕佐在《教育文化论坛》2010 年第 3 期,发表了“论高校在贵州傩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特殊作用”,文中作者论述高校傩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特殊作用,得出 21 世纪的大学打造怎样的特色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贵州傩文化完全可以为地方高校的综合发展提供其诸多平台,科学发展是引导文化传承的方法论,高校的教学、科研及未来人才的培养必须尽可能统筹地域文化资源,用前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规划、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最终目标。[6]袁霞在《学理论.中》2015 年第 4 期,发表了“析黔北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中作者论述了傩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一种古老的驱鬼的活动,黔北傩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点。[ 7]
..........
3 相关理论研究............. 12
3.1 傩文化概述.......12
3.2 傩戏概述...........14
3.3 傩韵操概述........14
3.4 傩文化、傩戏、傩韵操的区别......15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5
4.1 问卷样本情况分析......15
4.2 德江县中小学开展傩韵操的现状分析....16
4.3 德江县中小学对傩戏、傩韵操的了解状况及途径....16
4.4 德江县中小学对傩韵操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17
4.5 学生对开设傩韵操课程的意愿......18
4.6 阻碍德江县中小学生参加傩韵操的因素..........19
4.7 德江县中小学开展傩韵操经费投入情况..........20
4.8 傩韵操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21
4.9 德江县中小学校开展傩韵操训练情况....22
5 德江县中小学开展傩韵操存在的问题....... 22
5.1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体育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22
5.2 经费欠缺导致傩韵操道具匮乏,不能较好保证开展.........22
5.3 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导致体育课形同虚设.....23
5.4 傩韵操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23
5.5 傩韵操宣传力度不够,校园文化建设作用不显........23
5 德江县中小学开展傩韵操存在的问题
5.1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体育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
德江县多数中小学领导只是为了完成县委政府、县教育局规定的任务,不得不在本校开展傩韵操,而未真正了解学习、推广、普及傩韵操的目,从而造成学校开展的傩韵操仅停留在对操化动作的规范形式上。作为教育,尤其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不仅是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德江县特殊的傩文化,更应该让学生对具有民俗性特征的傩文化进行传承和推广,使其通过傩韵操的表现形式真正了解傩文化的真谛。由于多数体育教师自身对傩韵操不了解,同时教育局相关部门组织傩韵操技术的培训不多,仅仅是每个乡镇派一个体育教师作为种子去县上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再进行二次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能使傩韵操作为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中小学开展,培训的内容未能很好传递,从而导致多数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仅仅是把傩韵操当做一种广播体操之类的操化动作交给给学生。因此,德江县的多数中小学体育课上并不能将傩文化的民俗性、艺术性等传统特点传授给学生,从而在中小学生中并未真正起到对傩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的目的。
.........
结论
傩韵操(傩戏)进入体育课堂是一大特色,多变的动作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的多样性,可任由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服装、道具,来体现不同角色的个性、内涵。同时,学生还可以为自己选择角色,来自己制作、设计、所需的服装、道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快乐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还锻炼同学们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傩韵操(傩戏)动作,提升了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傩戏、傩文化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得到保护,因此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从而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傩韵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学校应在楼道、教室等地方开辟与傩韵操有关的宣传栏,张贴相关宣传标语,在校园内张贴或塑造关于傩文化发展和傩戏的服饰、面具等道具,将傩韵操作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传承给学生,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