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人类的教育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质区别。人类教育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关系。(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依据
1.1.1 研究背景
现如今,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中国社会的主力股,广大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也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为了全方位的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实际,从而有效的采取相关的教育引导策略,必须首先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2015 年 1 月 1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群体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应成为我们当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全民阅读”概念于 2014 年被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于 2015 年“全民阅读”发展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型社会”,并于 2016 年继续对其深化,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由此可见,阅读不仅对于个人来说,而且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阅读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信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日前,阅读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文化政策,被我国高度重视,并试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引导我国公民的阅读行为,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对于广大知识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尚不成熟,正处于学习、积累知识,历练人生的关键阶段,而阅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塑造行为、指导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开辟道路。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在确定此论题之前,我也拜读了许多有关写大学生价值观的文章,通过浏览、阅读发现,文章中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的范围,无疑是这么几个方面:大学生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中包括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以及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高校应该加强引导,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等等。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外部对策,而不是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研究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本文提出通过读书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结果,而且内因是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则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而这里的读书就是内部对策,读书是大学生来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方式,读好的书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其他的方面,例如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外部对策。只有将内部对策和外部对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从大学生读书的角度出发,把读书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来研究,实现了其理论作为基础,以进一步研究其对策,来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第 2 章 大学生的读书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2.1 调查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主,以辽宁省内其他院校(包括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为辅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共发放问卷 404 份,收回问卷 404 份,有效问卷 404 份。调查问卷的份数、专业、年级以及性别分布如表 2.1:
........
2.2 调查样本及内容统计
2.2.1 调查样本详见附录
表 2.2 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读书的目的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目的并不单纯,有的是为了帮助学习专业课,提升在专业领域的能力;有的是为了参加各类考试,取得各种证书,为就业做铺垫;则有的只是为了休闲娱乐。一方面,在读书时间上,大多数大学生每周的读书时间只有五小时左右,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这样的读书时间不禁令人堪忧;另一方面,在读书量上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学期的读书量在十本以内,三十本以上的人数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大学生从未读过一本书。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读经典书籍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能够将读经典书籍付诸于实践,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偶尔读,这就反映出大学生的读经典书籍的过程是间断的,有可能是一时心血来潮,拿来读几页,过后又抛于脑门后,从而反映出大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第 3 章 读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6
3.1 读书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 16
3.2 读书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 .............. 18
3.2.1 读书对大学生爱情观的积极影响 .... 18
3.2.2 读书对大学生爱情观的消极影响 .... 19
3.3 读书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影响 .............. 20
3.3.1 读书对大学生职业观的积极影响 .... 20
3.3.2 读书对大学生职业观的消极影响 .... 21
3.4 读书对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影响 ............ 22
3.4.1 指导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 .......... 22
3.4.2 指导大学生认同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 23
第 4 章 读书视角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24
4.1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 24
4.2 发挥图书馆的引导作用 ....... 24
4.3 举办校园主题读书活动 ....... 25
4.4 彰显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 25
4.5 加强校园新媒体的建设 ....... 26
4.6 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 26
第 4 章 读书视角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书籍是价值观最主要的载体,即“文以载道”。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调研的方法,分析了读书对大学生道德观、爱情观、职业观以及精神信仰的影响,证明了读书对大学生价值观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因此,在文章研究的下一步需要提出读书视角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4.1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正所谓:“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30]人文文化关注的是人格人性的发展和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的道德、心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这就是我们着力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受到整个社会环境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31]甚至一些高校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为社会提供高能的人才,把教育重心放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功利主义倾向。高校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首要的,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一直未受到重视,其发展也显得相对滞后。科学和人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改造客观世界,而人文教育在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构建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关系。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重理工轻人文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读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做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边发展。尤其是:“大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在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生命这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旷达潇洒,积极乐观。”[32]从而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
结 论
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43]因此,读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还可以促使思想更加成熟,思维更加缜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读书。大学生价值观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比较注的话题,国家、高校以及教师纷纷提出对策来指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但是,这些措施有些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通过课堂来给学生灌输思想,或者是有些创新的方法得到了应用,但不见其效果。因此,探索寻求一种实际有效的,并为大学生普遍乐意接受的方法,是当前指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任务。本文站在读书的视角下,通过调查与分析大学生的读书现状,以及某高校大学生图书的借阅情况,并分别从读书与大学生道德观、爱情观、职业观和宗教观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读书对价值观的影响,并针对大学生的读书情况,提出了读书视角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本文虽然对大学生读书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做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此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并希望今后能够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