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硕士论文 > 经济学硕士论文 >   正文

个体收入剥夺、医疗保障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经济影响

添加时间:2018-10-07 19:44:51   浏览:次   作者: www.dxlwwang.com
专业论文资料, 搜索论文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网为你解忧愁!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
获取免费的论文资料? 欢迎您,提交你的论文要求,获取免费的帮助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硕士论文,撰写经济论文可以使作者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水平,论文将体现出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一篇优秀的经济论文还可以使作者的学术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得以展示和传播,与经济学界同仁、广大读者互相借鉴,有助于扩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业界、学术界的影响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学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仅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健康是1,其余都是 1 后面的 0”,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 年 8 月 26 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近年来,居民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 1990 年的 69 岁延长至 2015 年的 76 岁,婴儿死亡率从 1991 年的 50.2‰下降至 2015年的 8.1‰,从这两个指标数据来看,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总体上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取得这些显著成就离不开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的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含计划生育)为 46499 亿元,年均涨幅为 17.3%,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还将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虽然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和高收入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2而且一些统计指标表明居民的健康水平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恶化,以 2009 至 2015年的心脏病粗死亡率和传染病粗死亡率(不含呼吸道结核)为例,3城镇居民的心脏病粗死亡率从 128.82/10 万增长到 136.61/10 万,传染病粗死亡率(不含呼吸道结核)从4.42/10 万增长到 6.78/10 万;农村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由 112.89/10 万增长至 144.79/10万,传染病粗死亡率(不含呼吸道结核)由 4.98 /10 万增长至 7.72 /10 万。因此,研究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不仅非常必要也很迫切,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大多集中于群体层面的收入不平等,鲜有研究关注于个体层面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利用中国数据研究个体收入剥夺对健康影响的文献比较匮乏。虽然我国在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为了综合反映相对剥夺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我们将城镇、农村居民分开进行分析,同时我们对健康和相对剥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以使估计结果更具稳健性。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除了个体层面的收入不平等,还加了宏观层面的变量——城乡医疗保健支出。另外,采用最新微观面板数据让实证分析结果更贴合实际需要。
 
1.2.2 现实意义
随着“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党和国家对城乡居民健康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健康这一主题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但是,现阶段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过劳死”、“抑郁症自杀”等有关健康的新闻事件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这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农村地区也在逐步推进,人人享有医疗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在实证分析中引入相对剥夺变量和社会保障相关变量分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实际,可以提出改善居民健康的实质性建议,为医疗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从个体收入剥夺的角度研究我国居民健康,首先要对健康的定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本章首先对健康的内涵进行阐述,在明确了健康内涵之后,进一步对现有相关研究中所选取的健康指标进行梳理以确定本文对健康指标的选取。随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对相对剥夺进行准确的定义,选取合适的个体收入剥夺测度,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后再对现有相对剥夺影响健康的研究以及健康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2.1 健康的定义及其指标选取
健康的定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由最初的三维健康定义到四维、七维,甚至更多维度,健康的维度的增加和不断深化,使得全面衡量并评价健康变得越发困难。但要分析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首先要明确健康的基本内涵,并选取合适的健康指标,而自评健康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个体的客观健康状况,是目前使用极为广泛的健康指标,因此本文将其选为健康的测度指标之一,另外,为了全面反映个体的身心健康,本文还将心理健康一并作为健康测度指标,以期全面反映个体健康状况。“健康”一词大家非常熟悉,但是其内涵大家未必了解。健康是什么?问题虽然简单,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各式各样。总体而言,对健康的界定主要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健康定义即人们通常认为的“无病即健康”。实际上,健康的含义是相当广泛和多元的。关于健康较为广义的定义最早是 1946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在提出的三维健康内涵,即健康并不局限于自我无病和没有损伤的状态,而是要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完美状态。具体包括 10 条:一是能够抵抗一般性疾病;二是体重正常;三是视力正常;四是牙齿完整;五是发质好;六是皮肤有弹性;七是精力充足;八是拥有良好的睡眠;九是处事乐观;十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随后在三维健康定义的基础又加入了道德品质形成了四维健康概念。1998 年哈恩又提出了涵盖了生理、智力、情绪、精神、职业、社会、环境七个维度的健康内涵[21]。
........
 
2.2 相对剥夺的概念及常用的相对剥夺指标
在明确了健康的内涵和文献中常用的指标选取之后,下面将对相对剥夺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对已有文献中常用的相对剥夺指标和所选取的参照群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相对剥夺的概念最早是由 Stouffer et al.(1949)[18]提出的,在此之前,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对相对剥夺的现象进行过陈述。在《工资、劳动力与资本》[57]中马克思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当大家都居住在小房子时,这些小房子可以满足社会对住房的基本需求,但如果旁边出现了一栋豪华的宫殿,就会反衬出小房子的简陋与寒酸,犹如住在茅草屋一般让居住者难以忍受,越发觉得不舒适,而且居住在小房子的人也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随后,马克思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虽然小房子的居住者和工人的境况不断在改善,但随着宫殿的不断扩大以及资本家们攫取的剩余价值相当可观,让原本可以由处境改善带来的满足感消失殆尽,不满随之而来,这种主观感觉在社会学上被称为“相对剥夺感”。我国古代孔子提及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以及现代社会中“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也是相对剥夺现象的体现。Stouffer et al.(1949)[18]在其著作《美国士兵》中首次提出了相对剥夺概念。通过对二战期间美国士兵的素质及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相比于晋升较快的空军士兵而言,陆军士兵晋升虽然很慢,但士气却很高。Stouffer 认为在空军中,和晋升较快的士兵相比,未得到晋升的士兵会感受到相对剥夺,换言之,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个体的预期境况和客观处境差异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这种感受和个体利益的减少并无直接联系,而和所选的参照群有关。但 Stouffer 的研究中并未给出规范的相对剥夺定义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
 
第三章 我国居民健康、收入及医疗保障现状分析............43
3.1 我国居民健康现状.... 43
3.2 我国居民收入现状.... 51
3.3 我国医疗保障发展现状........ 53
3.4 本章小结........ 60
第四章 理论基础和实证模型............61
4.1 理论基础研究............ 61
4.2 实证研究模型............ 70
4.3 本章小结........ 74
第五章 个体收入剥夺和医疗保障对城乡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76
5.1 数据来源........ 76
5.2 实证变量选取与度量............. 76
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86
5.4 本章小结...... 114
 
第五章 个体收入剥夺和医疗保障对城乡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建立在上一章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模型的基础上,本章采用 2010、2012、2014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及 2011、2013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 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17数据分析个体收入剥夺、医疗保障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由于我国存在显著的城乡二元文化特征,而且第三章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收入水平和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章先将城镇和农村样本分开,分别考虑个体收入剥夺和医疗保障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情况,最后再进行对比分析。
 
5.1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用由北京大学主要负责的两年一期的追踪调查项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该数据覆盖了 25 个省、市、自治区,分层多阶段抽样设计使样本所在区域人口数占到全国的 94.5%,18是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微观综合性社会调查数据。CFPS成人数据库中关于样本个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信息比较详细,符合我们的研究需要。2010年、2012 年、2014 年全部原始样本分别为 33600 个、35719 个、37147 个,其中城镇原始样本分别为:15584 个、15215 个、16630 个,农村原始样本分别为:18016 个、20504个、20517 个,然后对 2010 年、2012 年和 2014 年城镇和农村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剔除样本中各指标值为不知道、拒绝回答、不适用、缺失的个体,只保留有效样本个体,并将其合并成平衡面板数据,最终城镇面板样本总量为 25629 个,每期各 8543 个样本;农村面板样本总量为 30738 个,每期各 20146 个样本。另外,本文还将 2011、2013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 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 2009 年、2011 年、2013 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数据纳入了微观面板数据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不仅是分城乡报告还是分地区报告的,考虑到加入的是宏观数据,为了使数据划分的更为细致,最终选取了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
.........
 
结论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个体收入剥夺和医疗保障这些外界因素会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机会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享受社会政策带来的福利。在这些影响因素背后,个体健康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健康意识的缺乏,个体将收入配置于健康保健的频率也有所不足,对医疗保障的认知也不够(刘宏等,2010[249])。培养健康意识既要注重健康教育也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健康内涵的深化,从简单的躯体无病到全方面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意识,首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健康内涵,不仅要保持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用整体健康观念看待健康问题,从思想、行为、生活方式上做出根本转换。虽说每个人的初始健康来源于遗传因素,但排除遗传基因,健康的主动权大多还是在个体自身手中,个体要适当增加在健康方面的投资。国际卫生组织将“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作为健康四大基石。培养健康意识仍需围绕这四大基石进行。不仅要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在不同地区也应开展健康讲座,整合健康教育资源,打造具有权威性的健康传播平台,营造全民参与的健康促进氛围,时刻提醒民众重视个人健康,对疾病尽早预防。现如今,很多疾病开始趋于低龄化,故而健康知识的宣传要涉及多方面不同年龄阶层,慢性疾病不断增长,通过健康意识的培养也能早日预防及时补救。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对健康的理解也仅限于身体层面,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些地区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健康意识的增强也会带动健康产业的发展,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但对于营养保健方面产品的使用,卫生部门也需给予相关的正确引导,避免盲目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提出“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并重,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当中,人民共建共享”的健康工作方针。《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颁布也足以体现国家对国民健康建设的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纳入现阶段战略决策之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培养居民的健康意识要从健康的理论认识层面、文化教育层面、健康经济层面、运动层面等多方面开展。现阶段居民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任务艰巨,不仅要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正确认识差距存在的合理性,还要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推进心理辅导咨询机构的普及和建设,让心理健康疾病患者能被其他人像对待正常疾病一样的态度去看待,褪去偏见的眼光,避免问题严重扭曲化造成社会层面的动荡不安。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
本论文由代写论文网整理提供 https://www.dxlwwang.com/
需要专业的学术论文资料,请联系我们客服
本文地址:http://www.dxlwwang.com/jingjixue/6837.html
论文关键字:个体收入 医疗保障 城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