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由传统观光式向休闲体验式的转变,乡村休闲旅游在整个旅游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乡村旅游业发展因为和乡村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并以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被广泛地认为是可以拯救乡村日渐凋敝发展现状的一种重要内生力量,特别是在促进传统乡村改革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被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各地政府都希望在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积极调整旅游业态,纷纷发展以乡村旅游资源及乡村性为吸引物的观光度假游、教育文化游、劳作收获游、娱乐健身游等旅游新产品。赤峰旅游资源丰富,高品质旅游资源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很突出,而且赤峰市农牧产业资源总量非常丰富,农业及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特别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为依据,对赤峰市的资源类型进行梳理,梳理结果如下:赤峰市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种齐全,涵盖了 8 个主类,拥有国标中全部主类类型;有 24 个亚类,占国标中亚类总数量的 77.4%;64 个基本类型,占国标基本类型中数量的 41.3%。2015 年,赤峰市全市接待旅游者1256万人次,比2010 年增长 1.1 倍,年均递增15%,实现旅游收入190.6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1.4 倍,年均递增 19%。目前,乡村旅游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普遍重视,已逐步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型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举措;是旅游业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积极实践;是适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丰富旅游产业供给体系,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农村牧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赤峰市开发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产品,既是对传统旅游业的丰富和延伸,也是对新型旅游业态的探索和拓展,对这个地区而言,是整个地区旅游业未来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是能否实现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赤峰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地研究。
.........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1.2.1 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主题是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主要以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选择及产品特征。以旅游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阅读了大量文献,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赤峰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在市场分析与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对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概念性制定, 同时给出实施这些战略的保障措施。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本论文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念、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PEST 分析法
PEST 分析法是分析宏观环境发展的主要方法,分析影响组织的各种宏观力量的整体因素,PEST 分析法就是对宏观环境因素中的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这四类主要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此,我们用 PEST 模型来分析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
3、SWOT 分析法
对赤峰市发展乡村旅游具备的优势(St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逐一进行列举,并将这些条件细分后放到 SWOT矩阵中进行分析。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乡村旅游及相关研究综述
乡村指的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划分的地域空间,国内外从不同的角度对对乡村的概念进行了理解和划分:经济学角度:《辞源》中,乡村这个词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分布比城镇较分散的地方。它包含了乡村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强调的是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经济活动的聚落总称,又称“农村”。地理学角度:英国地理学家 R.J.约翰斯顿(2004)认为乡村是指具有大面积的农业或林业土地可利用,或有大量的各种未开发的土地的地区[2]。统计学角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对乡村的界定,是指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我国地理学者郭焕成(1991)亦认为乡村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包括乡镇、村庄及其所辖的行政区域[2]。生物学角度:休 克劳特(Hugh Clout,1984)认为乡村是指人口密度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乡村应是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形成的以田野为基质,乡村聚落为斑块,乡村道路为廊道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的生态景观系统。本文认为乡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是指连接城市和荒山野岭的连接地带,其范围涵盖村民居住区及其实施日常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所涉及到的所有区域。因此,乡村包括民居、林地、农场、田野、河道、草场、森林等地域。乡村和城市的发展演化是动态连续的,它们之间的界限很难以区分,乡村只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一个不停变化的概念(周心琴,2007)[4],本文所指的乡村侧重于农村地区。
..........
2.2 旅游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一词由安索夫在 1976 年于《从战略规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战略行为是一个组织对其所处环境的交感过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他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的三个战略管理观点:即环境服务组织、战略追随组织结构、开放系统的战略管理过程。它强调的是组织中营销、生产、研究与发展、财务、人力资源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5],通过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盈利的战略目标;盈利是它的主要目标也是最终目标,但是它同时还考虑更多的其他目标、任务以及使命,以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内外综合条件,确定组织发展路径的一个动态调整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必要保障。狭义的战略管理可分为战略制订、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后续的战略评价和调整,用这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检验战略的有效性。
.........
第三章 赤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
3.1 赤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0
3.1.1 赤峰市乡村旅游的主要资源 ..........10
3.1.2 赤峰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11
3.2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1
3.3 本章小结.....13
第四章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环境(SWOT)分析 ......14
4.1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14
4.2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分析............16
4.3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17
4.4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威胁............19
4.5 SWOT 分析结论 .........20
4.6 本章小结.....22
第五章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制定 .....23
5.1 战略思路与战略原则....23
5.2 战略目标.....2
.3 战略选择.....25
5.4 战略重点与战略部署....25
5.5 本章小结.....28
第五章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制定
5.1 战略思路与战略原则
5.1.1 战略思路
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上一定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明确本区域内与旅游相关的,包括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之得到充分发挥,抓住机遇,把握好发展方向,进一步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在广大农村区域实现资源创新,使相关产业集聚,形成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结构优化,使增长方式得到升级,全面协调发展,使乡村旅游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赤峰市各区县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结合本区域发展状况,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发展赤峰市乡村旅游要鼓励已有低端原始开发项目的经营者扩大经营规模,提升项目等级,提高旅游服务档次,从而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形成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项目。要引导乡村旅游从业者,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政府也要发挥规范、引导和服务的职能,使相关产业得到有序发展,但是不能直接参与经营活动。第五章 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制定5.1 战略思路与战略原则5.1.1 战略思路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上一定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明确本区域内与旅游相关的,包括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之得到充分发挥,抓住机遇,把握好发展方向,进一步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在广大农村区域实现资源创新,使相关产业集聚,形成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结构优化,使增长方式得到升级,全面协调发展,使乡村旅游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赤峰市各区县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结合本区域发展状况,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发展赤峰市乡村旅游要鼓励已有低端原始开发项目的经营者扩大经营规模,提升项目等级,提高旅游服务档次,从而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形成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项目。要引导乡村旅游从业者,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政府也要发挥规范、引导和服务的职能,使相关产业得到有序发展,但是不能直接参与经营活动。

.........
结论
作者通过文献分析、pest 分析、swot 分析,重点查找了跟乡村旅游有关的各种概念综述,战略管理理论等相关资料,对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面细致地剖析了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近而找出赤峰市乡村旅游优势资源,发展的主攻方向,即:以政府为主导,实施全域一体化战略,调度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布局,科学规划管理,以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为主要抓手,制定相应的发展保障措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赤峰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历史遗迹多、文化资源丰富、时空离散度大、可视性可玩性差;蒙古风情较为突出。
二、赤峰市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适合实施全域一体化战略,在与周边地区既竞争又联合的基础上,以草原生态、地质奇观、天然次生林、契丹·辽文化、主题小镇、蒙族风情为产品开发“龙头”,确立“一带两翼”的旅游发展战略格局,一带:即赤茅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覆盖市区、喀喇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两翼:即以克、林、阿和翁、左、右为两翼的赤峰西部和东部草原休闲文化旅游双翼,在这个架构下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精品;以京津冀、大东北为核心客源市场进行营销;立足王牌景区观光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系列化“产品群”,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新产品,大力推动产品升级;积极开发旅游淡季休闲娱乐体验产品,延长旅游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多种模式经营。
三、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走特色化、品牌化道路;与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密切与信息产业结合,实现便捷化服务、精准化营销。根据赤峰乡村旅游市场定位及旅游开发建设内容,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类乡村旅游产品:①个性化的民宿类型;②产业化的主题庄园类型;③民族风情主题类型;④大众化的休闲体验类型;⑤依托骨干景区类型;⑥高中端化的度假乡居类型。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