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配电网是连接高压输电线路和低压用户之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能源供应系统,它位于电力系统负荷中心,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对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电力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使供电企业必须提高精益化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网设备安全可靠供电的能力。而这其中对配电网故障的抢修要求尤为突出,对配网抢修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配网抢修过程中,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对于整个抢修过程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电网抢修对于保证持续供电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力事故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分析目前配电网抢修的现状,伴随近年来配电网抢修的新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012 年国家电网公司展开了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调研,并最终形成《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功能规范》[5],通过该平台各省市电力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的研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用户停电故障中的 80%是由于配电网故障引起的[1],而配电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一旦配电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用电的中断,给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损失,本文通过对配网抢修平台的设计与流程优化,提高抢修效率,进而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水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配电网抢修方面的研究伴随着配电网的诞生和发展也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国外最早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就有了相关的应用。通过在配电线路上安装具有自动叛变故障和及时自动合闸的自动化配电开关,并与安装在线路上的重合器、分段器及变电站馈线开关的保护相配合。当线路发生故障经过二次合闸,重合器、分段器能自动判别故障,自动隔离线路故障段,使非故障线路段继续正常供电。进入到 90 年代,国外的许多电力企业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继续扩展了配电网故障研判的功能,通过自动化终端反馈的实时信息数据,结合配电馈线的电气图纸,对配电网的故障点进行分析确认,并指导现场配电网抢修工作。国内外对配网自动化的相关建设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站建设、配网线路改造等方面[2],通过引入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图形和分析服务,与各生产系统相互集成联网应用,提升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水平来推动配网自动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配网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自动隔离、自愈等功能。现如今问题是一旦配网发生故障后,没有及时有效地抢修指挥途径,不能快速做出反应,更难以对整个抢修过程进行跟踪记录[3]。供电企业可以将配网生产抢修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将标准化管理作为基础,从而实现抢修作业、流程和工器具配置的标准化,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提高配网抢修的工作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服务质量[4]。2012 年开始,国家电网总公司组织了大量人力,贴合配网抢修的实际工作内容和需要,出台了配网抢修指挥平台规范,该规范梳理了平台的相关功能。厦门电力公司建设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以生产管理系统和电网为核心,通过加强配网抢修标准化流程管理,实现对配网抢修队伍、车辆、工器具、物资等抢修全过程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强化配网抢修各专业、各环节间的工作协调,实现配网抢修的闭环管理。
.........
第 2 章 配网抢修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城市供电网概况
输电网和配电网统称为电网。城市供电网包括输电网、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8]。输电网具有将城市电源输入城区,并将电源变压进入城市配电网的功能,担负着从电源或区域性大电网输电给城市的任务。配电网的功能是在消费电能的地区接受输电网受端(或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的电能,然后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进行再分配,输送到城市的不同用电区域,并进一步分配和供给工业、农业、商业、居民以及特殊需要的用电部门。所有配变电设备连接起来构成配电网。配电网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等一些附属设施组成,在电网中起到分配电能的作用,通常按照电压等级可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三种[9-11]。高压配电网,指 110~35 千伏电网,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等组成,担负着不间断地供电给城市各区域的任务。中压配电网,指 10 千伏、6 千伏、20 千伏电网,含有变配电室、箱式变电站、开关站、环网箱(室)、中压配电线路等。中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的功能。低压配电网,指 220 伏或 380 伏电网,担负着配电给低压用户的任务。
........
2.2 配网调度与抢修现状
为了适应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支撑运维检修全过程精益化管理,统一运检信息平台,贯通运维检修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配网运维管控试点应用建设[12-14]。项目融合贯通 EMS、PMS[15]、用电采集、营销信息等系统数据,实现省、市、县三级一体的变电站、线路、配变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以及供电可用性、电压合格率关键指标管控。应用系统提供的全网真实线路跳闸率、重过载率、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等核心生产绩效指标进行考核督导,指导电网运维与电网改造工作,使得线路跳闸率大幅降低、配变重过载率下降明显,“两率”水平有效提升,农配网工程项目立项更加合理,显著提升了电网的生产管控水平,辅助实现大检修业务的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目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16]正在以营配调信息贯通和业务融合为基础,实现配电网设备、现场服务、客户电能质量等信息透明和全景掌控。通过用户及与电网线变的对应关系,实现故障研判、故障抢修、营销应用、主动服务、风险预警、停电信息、工作督办等功能,建设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大服务”体系为主线[17],加快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和智能电表数据深化应用,实施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和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升级,着力提升故障研判水平,支撑主动抢修,支撑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支撑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运行。
..........
第 3 章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的设计.......9
3.1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设计目标与原则..........9
3.2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业务构成............9
3.3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设计........10
3.4 本章小结............14
第 4 章 供电服务新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5
4.1 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建设原则和思路....15
4.2 “三统一”指挥体系......17
4.3 强化服务信息的集中指挥....24
4.4 强化专业协同的闭环监控....27
4.5 强化市县业务的集约管控....29
4.6 强化供电服务的末端融合....32
4.7 效益分析............34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36
5.1 结论..........36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37
第 4 章 供电服务新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1 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建设原则和思路
针对配网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的问题,新的供电服务体系的建立应运而生,旨在针对配网调度工作的内容制定一套标准科学的配网调度工作制度规范,对配网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以南昌供电公司为例,目前正全力打造新的供电服务指挥体系。简单概括为“构建一个中心、实施三个统一、推行四个强化、提升四种能力”[29]。即通过建立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构建营配调融合、协同高效的供电服务链管控体系,实现对供电服务全业务覆盖、全流程的指挥管控;通过统一组织机构、统一职责流程和统一工作平台,保障供电服务链管控体系高效运转;通过强化服务事件统一指挥、服务质量闭环监控、市县业务集约管控和客户信息贯通融合,将问题导向与客户导向紧密结合,破解供电服务现实难题,推动营配调相关专业管理精益化发展;通过公司总体提升事件预警能力、服务管控能力、资源统筹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来实现供电服务的全过程管控和效率、效果、效益的全面提高。供电服务指挥体系中供电服务链管控体系是统领;三个统一是保障体系高效运行的有力支撑;四个强化紧紧围绕一个体系,协同推动公司供电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前行;四种能力则是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以实现供电服务“一个融合”(营配调专业融合)和“两个转变”(专业管理向客户导向转变,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为目标,以“人员集中、信息集成、管理集约”为主线推进“三个建设”(建设实体化运作的组织机构,建设符合“五位一体”要求的制度流程,建设功能适用的技术支撑平台),构建“四个统一”(统一对外服务、统一对内指挥、统一职责流程、统一支撑平台)的供电服务新体系[30]。各单位统筹考虑现有的管辖范围、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合理组合、有效利用,实现业务研判、抢修指挥、抢修恢复的融合。通过营销与抢修接单业务融合,实现工单研判快速准确;通过配网抢修与配网调度融合,实现故障研判快速准确,促进主动抢修、快速抢修和快速恢复,全面提升抢修、服务、调度等各项业务水平。梳理新模式下的供电服务主要业务流程,明晰工作职责和界面,构建客户服务全过程监测指标体系。采用先试点再总结推广的模式,逐步完善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各项业务。整合原有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有效利用原有软硬件环境、工作场地和设施,进行必要改造和适当扩充升级。充分考虑市县公司人员队伍的调整布局,采用切合实际的市县集约模式,确保平稳实施。

........
结论
本文通过对配网抢修现状的研究,分析出目前配网调度工作的管理模式有待优化、配网调度与营销等部门配合度不够、互联网技术在抢修指挥中应用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配抢日志管理业务、停电信息管理业务、配抢班组管理业务等六方面对配网抢修指挥平台重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作为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的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数据交互总线进行信息的交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整合了视频信息、GPS 信息、用电信息采集信息、CIS 信息、95598 信息、PMS 信息、配电自动化等舊息,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提供推屏功能,让值班人员尽早发现间题,解决问题。通过闭环管理,抢修的整个业务中会实时跟踪管理、流程化操作,无论是故障派单过程,还是班组接单、资源配给、路程时间、抢修进度等过程,都会有全程的管理,打破了传统登记式管理,实现跟踪式管理。平台对抢修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优化,完成对工器具、抢修车辆、抢修班组等资源的管理,及时获取资源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平台自身能够根据抢修资源利用情况和故障地点等信息进行智能推荐。此外,本文通过建立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构建营配调融合、协同高效的供电服务链管控体系,实现对供电服务全业务覆盖、全流程的指挥管控;通过统一组织机构、统一职责流程和统一工作平台,保障供电服务链管控体系高效运转;通过强化服务事件统一指挥、服务质量闭环监控、市县业务集约管控和客户信息贯通融合,将问题导向与客户导向紧密结合,破解供电服务现实难题,推动营配调相关专业管理精益化发展;通过公司总体提升事件预警能力、服务管控能力、资源统筹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来实现供电服务的全过程管控和效率、效果、效益的全面提高。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