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认为,一个系统的优化是通过“反馈”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行为具体指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课堂作业的完成、课堂秩序的遵守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出语言方面的评价。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能否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对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的反馈是一种能力体现,它直接反映在教师能否及时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进而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重组等方面。
国外学者通过对教师反馈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反馈是影响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关键性环节。
教育改革家富兰(Fulan)认为,大部分教师的反馈行为流于形式,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阻碍作用。国内学者也对教学反馈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针对汉族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民族文化类型造成了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人们也会受其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了现代教学的共性而关注民族文化与信赖的差异性不够,这是影响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对于改进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维吾尔族和汉族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作为研究内容,对课堂教学中的反馈环节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我们首先考虑具有一定文化代表性的样本。在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喀什地区进行了研究对象的选取,在疏勒县和叶城县的两所民族中学和汉族中学共选取四名数学教师,汉族与维吾尔族数学教师各两名。通过与校方沟通我们了解到这四名教师在所在学校教学能力属于中等水平。所选课程均为人教版数学第七册《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采用“课堂观察——课堂录像——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编码分析——维汉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比较——得出结论”作为基本研究模式。通过分析发现两族教师在课堂教学反馈方面具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讨论分析,认为各民族所处的文化类型在教师教学反馈方面具有影响作用。
(二)研究工具
在对录像分析时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进行数据编码分析,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行为进行统计、归类,其中包括学生参与次数、所占教学时间比例等。在观察量表方面我们采用了叶立军博士的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观察量表,将教师的教学反馈分为两类,即显性反馈和隐性反馈。显性反馈是指观察者通过对课堂教学直接观察所发现的反馈行为,隐性反馈则是教师不做出直接评价,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评价,如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不会给出评价而是通过其他问题的转换来进行。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维汉教师教学环节反馈次数统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反馈是维汉教师教学活动维持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和认可的保证,反馈行为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也是教师控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维汉教师在例题讲解中反馈所占比例最高,汉族教师为24次,占总反馈比例的22.01%,显性反馈61次,占总显性反馈的55.96%;维吾尔族教师为23次,占总反馈比例的24.73%,显性反馈56,占总显性反馈的60.21%。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到两族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通过师生间不断地反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体来看,两族教师的教学反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其中例题讲解中出现的频次最多,两族教师显性反馈次数明显高于隐性反馈次数,其中,汉族显性反馈比例高于维吾尔族教师显性反馈比例,汉族教师隐性反馈次数高于维吾尔族教师。
(二)维汉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类型分布
统计发现两族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类型相似,维汉两族教师更注重学生答案以及要求学生对答案进行解释的方式,汉族教师多采用弱口头反馈的形式,维吾尔族教师则多采用要求其他学生进行反馈和转问他人的方式。其中,汉族教师更倾向于重复学生的答案,在全部显性反馈次数中所占比例为34.5%,维吾尔族教师倾向于重复学生答案的同时(所占比例为20%),更倾向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语言的反馈(所占比例为22%),此外,维吾尔族教师还倾向于转问他人(所占比例为14%)。
(三)维汉教师肯定性反馈与否定性反馈比较
两族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均较为中肯,肯定性反馈所占比例较大。汉族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形式较少,但否定性反馈比例高于维吾尔族教师。维吾尔族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形式较多,肯定性反馈表现较为明显,且在录像中教师非语言类反馈行为明显多于汉族教师。通过录像观察发现从知识引入到课程小结,教师反馈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汉族教师每堂课的平均反馈次数为54.5次,维吾尔族教师课堂反馈次数平均为46.5次。
两族教师反馈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新知识的讲解、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所用次数最多,而且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较长,汉族教师约为整节课的12.27%,维吾尔族教师远高于汉族教师,约为整节课的20.33%。汉族教师在书面反馈、表扬性反馈和重复学生答案等方面均高于维吾尔族教师,汉族与维吾尔族教师反馈时间所占总课时比例为12.27%>20.33%。
(四)维汉教师显性反馈与隐性反馈比较
维汉教师在各种反馈中有显性也有隐性,在教学过程中两族教师都会用到显性反馈和隐性反馈。其中,两族教师对显性反馈使用次数均高于隐性反馈次数。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一般不做出正面评价,而是使用隐性反馈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追问。汉族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反馈信息时多采用显性反馈进行纠正,维族教师则倾向于采用隐性反馈进行纠正。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汉族与维吾尔族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的共性
1.两族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都非常重视
教学反馈行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为教师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进程提供了有利帮助。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例题讲解和练习讲解所占比重最大
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任务,进而掌控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和练习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结果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教学过程本身。
3.显性反馈次数均高于隐性反馈次数
两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表扬性反馈、重复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较为明显的肯定,这对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在隐性反馈方面两族教师使用次数均较少,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缺少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4.肯定性反馈高于否定性反馈
两族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反馈多以复述、重复和更正层面,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是以“对”“不对”“好”“很好”“非常正确”等极为简单的语言进行反馈,对于学生提供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延伸、拓展和深层地追问。
(二)汉族教师与维吾尔族教师课堂教学反馈比较
汉族教师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其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较为严格,汉族教师反馈形式较为单一,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维吾尔族教师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一文化影响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与汉族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差异。维吾尔族教师反馈形式比较多样,课堂气氛较为轻松活跃。汉族教师在教学反馈中较有耐心,维吾尔族教师缺乏耐心,且效率不高。
汉族教师采用的各类反馈次数高于维吾尔族教师,因此汉族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掌控较好。两族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汉族教师较注重引导并给出明确指令性反馈;维吾尔族教师则易出现反馈行为的盲目化和随意性,反馈行为模糊,不能做出具体、准确的有效反馈。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维吾尔族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学效能较低,学生得到的教师帮助较少”研究结论相符合。
此外,我们发现当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课堂反馈时,其反馈会出现采取盲目或随意的状态,教师所做出的教学反馈就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就应考虑选择哪种反馈方式,以及哪种反馈方式对教学目的的实现更有帮助,而不应只是一味地将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实施等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行为作出反应,从而对其作出信息反馈,该反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具有指向作用。积极有效的教学反馈对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调控和导向作用,可促使教学目的更好地达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
总体来看,维吾尔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这与两族教师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目前人们对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是以汉族教师为主,对少数民族教师的课堂关注较少,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师资培训方面应更加关注文化的差异性,使民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文化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