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论文 >   正文

写论文最新论文:文化主题在建筑与环境中整合表现初探——以上海中国文化公园中的主题建筑设计为例

添加时间:2017-01-08 13:17:58   浏览:次   作者: www.dxlwwang.com
专业论文资料, 搜索论文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网为你解忧愁!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
获取免费的论文资料? 欢迎您,提交你的论文要求,获取免费的帮助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等一些个性化特征开始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除此之外,我国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极好,随之我国对文化产业也越加重视,因此,文化类主题公园已经逐步成为城市特色体现的标志之一。如今,国内各地都在建设各种文化类主题公园,最初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已经相当普遍,如吴文化公园,楚文化公园等等,各地都在寻找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营造文化主题类的公园。近年来还有结合当代热点主题的各类文化公园或博览园兴起,譬如酒文化博览园、汽车文化公园等等,文化主题公园异彩纷呈。而在文化类主题公园里都会有一些对应的文化主题性建筑,因此,就涉及到需要将文化主题通过形象构思在建筑与环境层面同步整合设计表达,这就是本论文的研究课题。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当前很多关于主题文化园的设计都谈到了文化主题建筑的表达方法和环境景观的表达方法,但是往往是建筑设计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归环境设计,有的时候环境设计跟建筑设计不融合不搭配,或者说建筑设计在文化主题表现上与环境设计不协调,未能够在同一文化主题中达到协同整合的表达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进行文化主题建筑设计时对建筑与环境在文化的同步表达方法做一些探讨。课题的另一个缘由是本人导师刘晓平教授正在主持上海文交所委托的上海浦东中国文化艺术公园的主题建筑群设计,本人参与其中,正好可以依托该课题作为研究的实践平台,以实际设计案例深入剖析文化主题如何更好地在建筑与环境中整合表达。对于论文研究,还将结合国内外同类案例,如阿布扎比法拉利汽车公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苏州博物馆、本福寺水御堂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案例资料。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虽然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建筑的方式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在文化建筑的形态问题的处理上,他们都倾向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观念。近几年来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让建筑消失”的设计理念较为突出,其在 2008 年就出版了著作《Anti Object》(《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建筑,原本就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命运。可以说,这是一种被迫从环境中割裂出来的宿命。……我在想,这种所谓的宿命难道是不可颠覆的吗?”作者意图在此已再明白不过,他要做的是颠覆建筑这种从环境中突显出来的可悲命运,要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再对应到隈研吾具体的设计中,就可以发现他的设计都很重视整体的感受,不激进,不保守。打破主体与客体的界限,将整个场当做一个融合的气来做,人、建筑、环境共同组成和谐的场。关于这点,赖特也说过,把一座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表达为“建于山中”要比“建在山上”好得多。在理想状态下,一座建筑看起来应该是从场地上生长出来的,能够使场地变得独一无二的。
再比如安藤忠雄,他的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通过营建记忆场所的环境,场所精神主要由环境的认同感和环境蕴含的意义构成,他的作品中很少直接运用传统的建筑要素,更重视用空间本身的创造来引起人们在文化上的共鸣。人、自然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同样是安藤关注的设计理念。其典型的作品有水的教堂,水的柔性与刚性的混凝土墙体形成互补,刚柔并济,使得素混凝土建筑不至过于冷峻,两者相融相生。还有普雷多克,他为了将当地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唤起当地的灵性,以明确的定位为设计导向,并且非常重视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自己的设计风格定义为“抽象的景观”,将建筑与当地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上述设计大师强调建筑对自然环境和场地的呼应,文化建筑还常常需要表达强烈的主题性环境。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吸取了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山水的意趣,园景模仿自然,布局灵活多变,在设计中把叠石、理水、树木以及周围环境上的成景、借景条件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了进去,使建筑艺术与人文价值结合于一体,整个环境也巧妙地融合。除此之外,还有多哈的阿拉伯艺术博物馆,摇滚乐博物馆,等等,都需要对特定的主题进行建筑与环境的协同表达。丹尼尔·李伯斯金德设计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也是通过建筑和场景的协同处理,全面展示了德国犹太人两千年的生活历程,表达犹太人流放中的颠沛流离和所遭受的苦难。
......
 
第二章 文化主题建筑的基本特征
 
2.1 文化建筑的主题特征
文化建筑是一种用于交流文化的公共场所,其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建筑不但包括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而且还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具体来说,文化建筑具有功能性、造型性、文化性、形式性和象征性等审美特点,下面重点阐述文化建筑的文化性和象征性。
2.1.1 文化建筑的文化性
在谈论文化建筑之前必须得说一说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概念似乎很复杂,很难准确定义,在文化建筑中的“文化”一词,更多的是指文学艺术和人类的精神成果,而这种“阳春白雪”的活动同时也包容了多数随机产生的、多样的、平民化的“下里巴人”。文化建筑和建筑文化在研究指向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范畴。文化建筑是指一种以文化传播储存交流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建筑类型。建筑文化则是指建筑所表达的文化现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一个是在物质上承载文化创造与传播的,一个是在特定领域里体现文化特色的。
文化建筑的设计不是单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而是将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物具有存在主义的品质意识,形态的基础、实验性的细微差别以及一丝不苟的深人思考。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不受形式创作的驱动,融入到生活之中。建筑文化性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体现文化特色的特定领域。建筑文化的本源恰是人类生活活动及生活方式的外显形式。建筑文化是产生于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的一大物质瑰宝,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和风格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也完全不同。
......
 
2.2 文化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地域性是建筑史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世界上的建筑都是与地域难以分离的,没有所谓抽象的建筑,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建筑都是地域性建筑”,或者说“一切建筑文化都是地域主义的”。通常,地域性决定了不同建筑文化的未来趋势,这从原始建筑的演变和早期人类的聚落选址就可以看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的建筑文化之所以能绽放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性特征,是因为其顺应了当地的人居自然环境诸如地形、地貌、气候等以及一些人文传统和社会环境因素。地域主义的思想在当今的建筑领域早已被视为一种建筑上的创作准则,并得到普遍认可。
2.2.1 文化建筑的文脉响应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环境和人也是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一起,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建筑群体构成了一整个社会风气和历史文化信息,每个建筑不管重不重要,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尤其是较为重要的建筑,它们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要求保持历史连续性的。例如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的设计就是沿用了中国建筑的传统脉络,两翼高、中间低、中轴对称,沿用了台阶、柱廊、屋面三段式组织的传统特点,展现了传统屋面的优美,而门、廊、堂中轴对称等传统格局组成的空间序列,让人们能感受到过去和未来交织的奇妙氛围。
2.2.2 文化建筑的地域表达
现如今,全球一体化不单单是经济全球化,更是一种文化的全球化,每一个建筑师都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去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和具有时代信息的历史时代风貌,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经济和现代发展的需要,去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融合现代文化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重新传播地域文化和沉睡的历史文脉。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全球化,面对来自其他建筑文化体系内的“地域性”,我们不能盲目接受或者一味抵制,应该学习其中的优点,并且要有长远的眼光,从中获取经验,得到知识,以此来对自身的建筑文化进行批判和修正,客观地对待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以及当代建筑文化。树立对待其他外来建筑文化反思的态度,使我们在面对西方建筑文化时,认真学习他们在材料以及建造技术、形式上一切创新的成果,寻求两种建筑文化之间相通的原理,求同存异,不断完善,以此来不断提升中国建筑文化的层次。
......
 
第三章 文化主题意象的设计表达..............................12
3.1 文化主题的提炼与延伸.................................. 12
3.1.1 文化主题的提炼......................................12
第四章 文化主题意象的整合设计策略..........................27
4.1.主题意象在环境中的整体知觉............................27
4.2 主题意象的整合设计方法..................................27
第五章 文化主题整合设计实例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45
5.1 项目背景...............................................45
5.1.1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概况......................... 45
 
第五章 文化主题整合设计实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
 
5.1 项目背景
该项目以“文化”、“艺术”、“生态”为三大主题,该项目将文化要素融入项目之中,发挥紧邻上海迪士尼旅游度假村和张江科技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提升项目的文化内涵,并且将国家艺术标志性机构、门类纳入其中,为陆家嘴金融中心注入高端艺术元素,以期通过艺术功能带动区域发展升级。此外,生态特色是“中国(华夏)文化艺术公园”有别于传统文化项目和艺术中心的特色内容。通过打造低密度绿色艺术环境,既保持了生态功能,又借文化艺术之手赋予民众全新的生态公园体验。
本章重点介绍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正是“中国(华夏)文化艺术公园”中的一个主题建筑,下文将展开具体分析。
\
5.1.1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概况
在确定 NB 地块将建造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之后,作者在对相关资料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历史文脉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了详细的体察,心有所得。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的文化建筑空间与形体的塑造需要有一个指导思想,能够将这种文化思想与元素转换为设计中的物质空间,使得其能与特定地块环境和谐对话,内外的空间场所也能自然整合。在做了综合推敲之后,最终确定以“瓷片”和“青花瓷”为主题元素贯穿到整个建筑设计中去。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的建筑造型主要取自“瓷片”和“青花瓷”形象。(见图 5-2)青花瓷是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出产瓷器的代表,是通过一种含有氧化钴的矿物为着色原料在陶瓷胚体上绘制花纹,然后覆盖一层透明釉,经一千多度的超高温在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的(中国娃酸盐学会,1982)。钴料在燃烧过后会呈现出一种青翠的蓝,这种蓝色着色很强、色彩浓艳并且呈色稳定。被提取的“青花瓷”元素并不是简单的将其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将其融入建筑的空间布局、肌理表皮及工艺材料中。
......
 
结 语
 
随着文化主题公园异彩纷呈的发展,关于主题文化园的设计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当前很多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都谈到了文化主题建筑的表达方法和环境景观的表达方法,但是往往是建筑设计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归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在文化主题表现上与环境设计不协调,未能够在同一文化主题中达到协同整合的表达效果。因此,本论文通过开展对文化主题在建筑与环境中整合性表现的探索,研究国内外文化主题类建筑来分析当代国内外文化主题建筑的设计方法,总结文化主题类建筑和周围环境形态融合生成的方法与途径;同时结合上海文化艺术公园中的主题建筑的实践案例,挖掘理论基础、总结设计方法,构建了广泛可行的创作方法。
本课题一方面聚焦在文化主题类建筑,对今后的此类主题文化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方法借鉴作用;同时,建筑处于具体的地理区位环境中,有着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建筑创作必须遵循场所文化特征,融入特定文化内涵,实现对文化主题的整体表达。本课题的研究专注于建筑与环境的文化主题表达方法,既是设计工作中的挑战,又符合现代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具有方法论的普遍价值。以上基于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个人看法,对文化主题建筑与环境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粗浅的理解。由于时间和知识上的局限难免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得到广大同仁的指导和批评。同时由于本文借鉴了其他的学术论文的观点和看法,使我论文的内容得以充实和完善,对此一并加以感谢。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
本论文由代写论文网整理提供 https://www.dxlwwang.com/
需要专业的学术论文资料,请联系我们客服
本文地址:http://www.dxlwwang.com/wenhualunwen/5563.html
论文关键字:文化论文 文化主题 建筑 环境 整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