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论文 >   正文

写论文十分论文:怀旧心理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添加时间:2017-03-12 16:01:23   浏览:次   作者: www.dxlwwang.com
专业论文资料, 搜索论文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网为你解忧愁!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
获取免费的论文资料? 欢迎您,提交你的论文要求,获取免费的帮助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本世纪初,国内掀起一阵浓郁的怀旧风。人们渐渐开始渴望回归田园的粗茶淡饭生活方式,“复古风格”,如古朴风格的建筑和家居装修, “中国风”风格的音乐,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备受中青年群体的追捧。“黑白艺术”、“老照片”、“难忘金曲、流金岁月”、建筑界的“老房子”系列、文学界的“怀旧系列丛书”、影视界的“经典老片新拍”,服装领域的“复古服饰”,这些都体现了现代人的怀旧心理。怀旧多表达的是人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想回归到过去的情感。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怀旧被广泛运用到营销,文艺创作以及老年人的团体干预中,更是一种消费态度与社会思潮。
“认同”原本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个体认知和模仿的心理过程,这使得它成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后来社会学者开始把这个概念引入到社会学领域进行研究,现在很多研究者已经把"认同”引入到管理学和营销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认同”是一种心理机制,而在社会学领域,文化认同成了研究的热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参考其心理机制对文化认同进行思辨,当把"认同”引入营销和管理领域时,研究者对其做了很多实证的研究,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在心理学领域,自我认同、角色认同、职业认同、文化身份的认同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社会学领域,对组织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研究逐渐成熟,而在营销学管理学领域,企业认同、顾客认同、品牌认同、组织文化认同开始成为研究的趋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是从大众的角度看待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否具有共识和认可。
“文化认同”像所有的研究热点一样,当理论研究成熟后开始转向实证研究,文化认同的研究正处于这个过渡阶段。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侵蚀,身份的焦虑,势必把文化认同的研究落实到大众身上。本研究探讨怀旧心理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关系,中国服装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人们记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是与怀旧心理是否有内在的关系,其中的影响机制值得探讨。十九世纪末,国外的一些学者已开始研究怀旧心理,而在我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国内民众怀旧情结日渐兴起的的这一现象,我国心理学者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展开怀旧心理的本土化研究,并探讨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关系,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本研究基于怀旧心理相关理论和文化认同理论,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探讨怀旧心理对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和相互关系,构建怀旧心理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影响的理论模型。
(2)修正完善现有的怀旧量表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为研究怀旧心理对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怀旧心理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影响的理论模型和假设。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方面,丰富传统服饰文化和文化认同理论,为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传统服饰文化提供理论基础,发现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空白点,新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通过对服饰文化身份的怀旧影响的研究,使服装文化的研究上升到实证研究的阶段。
(2)现实方面,为增强国民的传统服饰文化认同提供途径,对推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有实际意义,为中式服装消费和品牌经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有助于中式服装公司制定合理的营销策划,怀旧心理对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影响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设计师准确地通过服装元素唤起大众对服饰文化的认可,为设计师设计出适合大众需求的新中式服装提出建议。了解公众对传统服装文化的情绪依赖和行为倾向,为营销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帮助。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怀旧心理的相关理论
2.1.1 怀旧心理的定义
怀旧心理的界定从最初的生理疾病到目前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17 到 18 世纪正好是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阶段,商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国家间利益争夺与战争不断。如表 1,瑞士医生 Hofer(1688)对瑞士的雇佣兵身上普遍存在的怀旧病或思乡病进行了分析,认为士兵身上出现的像精神萎靡不振,失眠,持续性思家等等一系列的身体失调现象是中枢神经方面的疾病;同时代的瑞士医师Scheuchzer 认为怀旧是由于身体过度加压,血液被迫从心脏回流到脑部而导致的痛苦情绪,实质上是一种生理疾病(Sedikides Wildschut,& Baden,2004)[2]。
19 世纪,怀旧被当成一种初步的抑郁症加以研究;逐渐从生理疾病转向到心理,被当做是心理失调,精神紊乱所导致的痛苦体验。进入 20 世纪,对怀旧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脱离之前的定义框架,怀旧被认为是个体对过去的渴望, 它更多的与过去温暖美好的时光、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相连。现代意义上的怀旧被视为一种普遍的喜忧参半的情绪体验。Davis(1979)认为怀旧是一种正向的情感体验,能够唤醒美好的情绪[3]。Kaplan(1987)则认为怀旧与美好的感受相连,是一种充满快乐的回忆[4]。Sedikides 等(2004)学者倾向积极作用论。但也有学者认为怀旧是一种负性的情绪,认为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Holbrook & Schindler,1991)[5]。此外,一些学者认为怀旧情绪是中性的,喜忧参半。Johnson-Laird 和 Oatley (1989)认为怀旧以高水平的认知评价为特征,是一种包含失望的积极情绪[6]。如今普遍选择比较折中的观点,认为怀旧苦乐参半,作为一种正向体验,能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现实的创伤可以起到一定的愈合与修复的作用,同时,怀旧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与一些疾病相连,容易诱发抑郁、疏离感等。
......
 
2.2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相关理论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 160 多种。在我国古代文和化是并联运用的,意为“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精神和道德的影响。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一词不是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而是 19 世纪从西方引进的概念。现在较为公认的文化定义是“文化由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外显行为模式是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的成就,隐性行为模式是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的价值观念”[19]。
首先服饰不仅仅包括服装,还包括穿着方式、妆容、发型等,服装不仅仅是简单面料的拼接而是民俗生活、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以服装为符号的表达。国内学者曾艳红(2013)认为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民俗、制度和审美文化的一种载体[20]。范涛(1991)研究中提到,就文化结构而言,服饰首先带有物质文化的属性,其次是生活方式、穿衣观念等。张席淼(2009)认为服饰文化的内在本质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思想、信仰、经济和审美观念为核心的文化支持。服饰上的某些信息会随着历史消失,而精神上的固有信息会延续下来。邢烨丹(2013)提到服饰文化是具体实在的服装样式和其折射出来的观念,分别构成了服饰的表层和深层。因此可知,前人研究对服饰文化内涵的界定主要包括服饰文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服饰文化研究专家符小聪(2013)根据文化元素在服装上的呈现方式把服饰文化分为隐形文化和显性文化,两种分类的本质是相同的,本研究采用后者的分类,即把服饰文化分为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21](如表 2 所示)。两大类文化中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差异,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内容,有依据服装的物质含义界定的:服饰文化的显形文化包括服装,饰品,穿着方式。另一种是从服装文化的显现要素把服装的显形文化界定为:服饰的款式,色彩,面料等。第一种界定范围有些大,本研究根据第二种界定方法把握服饰的显形文化的内容。服装的隐性文化为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道德风尚等。
\
......
 
第 3 章 研究设计.....................................15
3.1 研究目的...........................................15
3.2 研究模型与假设......................................15
第 4 章 数据分析........................................37
4.1 样本背景特征描述...................................37
4.2 信效度检验.....................................38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47
5.1 研究结论............................................47
5.2 创新点.............................................47
 
第 4 章 数据分析
 
正式问卷调查的发放方式为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平台发放并回收,共发放问卷 806 份,有效回收 523 份,回收率为 64.9%。
 
4.1 样本背景特征描述
样本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的一般描述见表 29。
内容效度指的是系统检查量表的具体内容,从而确定量表是否符合研究所需测量的内容以及在其领域的代表性取样。内容效度的建立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内容范围明确,二是取样具有代表性。本文的怀旧量表量表是基于路曼曼(2008)对怀旧心理的研究所做的进一步的量表修订研究,本研究在开始修订怀旧量表时,首先是对怀旧心理和怀旧测量的相关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同时对大众进行了有关怀旧的深入访谈,并请教有关专家对现有怀旧量表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对访谈内容及评价的分析筛选,得出修订意见,最后结合搜集的预问卷数据进行题项删减。以上工作对所修订量表的内容效度起到了良好的保障。
本研究首先对怀旧的分量表间数据以及分量表得分与量表总分,题项与各所在分量表和量表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怀旧量表内部的一致性检验得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从表31 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个题项与量表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 0.478-0.714 之间,相关关系显著。对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一般来说,分量表的相关性应该较低,分量表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应该较高,则证明所得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见表 32),三个分量表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75、0.764、0.889,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在 0.435-0.726 之间,并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根据心理学家 Tuker(1998)提出的具有良好因子结构的分量表相关系数应在 0.3–0.8 之间,而各分量表相关系数在0.1–0.6 之间的理论,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1)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评价和问卷调查等修订了由 20 个题项组成的怀旧量表和 29 个题项组成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两个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所得数据的因子分析,确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可以划分为“感知意识”、“行为意向”和“认知自豪”三个因子,这符合原假设中认同的三维度结构。
(3)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怀旧量表所得数据的因子分析,得出被调查对象的怀旧心理可以划分为“个人怀旧”、“社会怀旧”和“家庭怀旧”三个因子,这符合原假设中怀旧的三维度结构。
(4)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怀旧心理的三个维度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构建对应的影响模型。其中“个人怀旧”对“感知意识”、“行为意向”和“认知自豪”三个因子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怀旧”对“行为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认知自豪”具有显著正相关;“家庭怀旧”对“感知意识”、“行为意向”和“认知自豪”三个因子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
本论文由代写论文网整理提供 https://www.dxlwwang.com/
需要专业的学术论文资料,请联系我们客服
本文地址:http://www.dxlwwang.com/wenhualunwen/5682.html
论文关键字:文化论文 怀旧心理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文化认同 认同度 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