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论文 >   正文

写论文精选论文:《金瓶梅》足衣文化翻译研究——基于厄杰顿和芮效卫译本

添加时间:2017-03-19 13:12:23   浏览:次   作者: www.dxlwwang.com
专业论文资料, 搜索论文发表论文代写论文网为你解忧愁!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
获取免费的论文资料? 欢迎您,提交你的论文要求,获取免费的帮助

引 言

 

鞋履不仅是人类寸步不离的日用品,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它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自然,同时对推动服饰改革和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的鞋履不但注重实用性,而且注重其装饰和象征等功能,有些鞋履标志着礼仪规范,有些反映出人们的美好祝愿,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前,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鞋履在服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对美化人类生活和提高服饰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从古到今,我国在鞋履的制作和设计上非常注重其造型、色彩和技巧,取得了样式丰富、绚丽多彩的鞋履成果。同时,不同鞋履各具特色,并且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今人进行深入研究,并为今所用。
成书于明朝的《金瓶梅》一书中,作者用高超的服饰描写手法用服饰对人物角色进行塑造,且服饰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铺陈的作用。如在《金瓶梅》第 28 回中,由一只睡鞋引起的风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睡鞋丢失后,潘金莲很是惊慌,先是责骂丫头让其去找鞋,找错了回来又惩罚丫头。后来发现被小孩儿铁棍儿捡去给了陈敬济后,又让西门庆把铁棍儿打了个半死。随后又因西门庆喜欢她穿红鞋,潘金莲又开始做鞋。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睡鞋之于女性的重要性,它代表着女性的贞操,丢失睡鞋是很严重的问题。同时,仅这一次丢鞋事件,作者就围绕着鞋作了 3 章篇幅的文字,可见鞋子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揭示了服饰是《金瓶梅》中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决定了服饰翻译研究是《金瓶梅》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
《金瓶梅》取材于现实社会中的人物角色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世俗小说,它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为之后《红楼梦》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同《红楼梦》一样,这部书通过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多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映出中国明代的美学文化、风俗文化、美食文化、制度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为了让世界人民领略中国文学和文化,好的翻译和译本必不可少,但是翻译《金瓶梅》实属不易,而文化翻译也正是《金瓶梅》翻译的一个难点。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成果,探索足衣文化内涵,进而分析足衣文化翻译策略。希望可以为足衣文化寻求更为恰当的翻译,让国外读者品读《金瓶梅》的全貌,这对于推动《金瓶梅》在国外的传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之后的学者进行国际鞋履文化研究,进一步积累科学资料。
......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这一“软实力”,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直以来,都很难对“文化”进行定义,但学者们通常认为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会制度等,部分是显性的,部分是隐性的;而精神文化指的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属于隐性文化,其中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2](略有改动)。
服饰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它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程。足衣的发展历程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美学价值观,它不仅体现了丰富的人类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发展和社会等级变化的轨迹。因此对足衣文化翻译的研究具有实际价值和重要意义,是无数翻译学者宣扬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学界开始重视我国典籍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书于 16 世纪晚期的《金瓶梅》,其作者至今不详,由于书中对一些回避性信息的描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瓶梅》不断受到伦理学者和保守派的谴责和无视。然而,随着《金瓶梅》在知识分子中的不断流传,尤其是在文学先锋派中的扩散,以及人们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金瓶梅》在文坛中逐渐成为明代一大杰作。如今,它甚至被认为是一部“仅次于中国最佳古典小说《红楼梦》”[3]的艺术作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在中国学者中掀起了一股《金瓶梅》浪潮。学者们有深度、富有洞察力的研究促使了“金学”的出现。“金学”研究者认为,无论从中国大量小说中横向探索,还是从世界范围内相似主题的小说中纵向鉴赏,《金瓶梅》都是一项了不起的杰作。如今,《金瓶梅》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以及其他主要的世界性语言。它的艺术成就和地位之所以得到国际性认可,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它是国际文学叙事学发展的里程碑。《金瓶梅》的叙述方式比较特别,它在人类欲望的背景中融入了主题描写,并将性爱的欲望与其他各种不同的欲望交织在一起。第二,它是一部讲述明代晚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式长篇小说。《金瓶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生活在晚明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对于那些痴迷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外国人来说,书中大量的细节描写使得这本书异常宝贵。不像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总是围绕着皇冠贵族描写,这部小说中记载了 16 世纪晚期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注重写实,包括一系列详细的细节描写,如食物茶道、药用配方、家居服饰以及殡葬程序等。直至今天,中国引进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各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所阅读、消化和吸收。对于一个有着 5000 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其译者有责任将本民族文化输出给世界人民,让世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足衣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传达出足衣原有的文化信息着实不易。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服饰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可以显示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在中国古代,服饰曾被赋予各种不同的政治内涵,人们穿衣需遵守特定时期内的规定,只能穿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服饰。在《金瓶梅》中,作者兰陵笑笑生以隽秀灵逸的文笔,对服饰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足衣占据了服饰描写的重要部分,男人脚上的靴鞋履舄应有尽有,女人脚上的莲鞋也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明朝晚期人们对朝廷规章制度的僭越,以及西门庆家里极尽奢华的生活状态。足衣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并且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金瓶梅》倍受学者关注,并逐渐成立了“金学”,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在选材上,《金瓶梅》摒弃了以往的英雄豪杰和神仙妖魔,而转向世间的平凡人物,这标志着我国小说正在向现实主义创作发展。在创作主旨上,《金瓶梅》从以往的歌功颂德,改变为暴露社会黑暗,对后世的讽刺文学有较大影响。在文化内容上,《金瓶梅》向读者展示了中国明朝晚期的衣食住行等丰富的文化方面。因此,在探讨《金瓶梅》这部文化巨著时,自然要对文化翻译进行一定的研究。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用于完成两种语言和文化间的信息传递和转换。“不同语言间无绝对等价物。一个词的音、意、形、体在翻译(转换)时,原来的协调受到破坏,在新语言重新结合时就产生了矛盾,因而就需要进行协调。所以翻译不仅是传达、照搬……而首先是一定矛盾的协调,翻译即是协调。离开协调,也就没有了翻译,协调是翻译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翻译的过程,翻译的每一步,都是协调的实行与结果。协调贯穿于翻译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4]。”对足衣服饰文化翻译的研究即对文化翻译的研究,通过这样的探索和研究,首先,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典籍文化研究和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并促进中华服饰文化的对外传播。其次,《金瓶梅》作为我国明代“四大奇书”之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其进行服饰文化翻译策略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从事中国服饰文化翻译工作的学者提供借鉴,并带来启示。一方面希望本研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补充,另一方面对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再次,本文将协调翻译理论应用到足衣文化翻译的实践中去,也是对高健教授翻译思想的发展和延续。作者将采用大量翻译实例来证明协调翻译论的实用性,这也是跨文化交流研究的一个新角度。因此,研究《金瓶梅》足衣文化的翻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 3 章 协调翻译理论概述......................................... 12
3.1 协调翻译理论内涵............................................... 12
3.2 协调翻译理论协调对象和幅度...................................... 12
第 4 章 《金瓶梅》两译本中男性足衣文化翻译研究................... 16
4.1 明朝社会背景及男性足衣文化探析............................... 16
4.2 《金瓶梅》男性足衣文化翻译.................................. 16
第 5 章 《金瓶梅》两译本中女性足衣文化翻译研究................... 29
5.1 明朝社会背景及女性足衣文化探析............................ 29
5.1.1 缠足产生和发展缘由............................................. 29
 
第 6 章 《金瓶梅》足衣文化翻译反思
 
6.1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协调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方法需要协调。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翻译方法,要看原文的可译度程度,因此翻译方法也需要经常地加以协调。将足衣名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要特别注意协调两种文化,同时保持原语言中足衣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传播中国服饰文化。通过对比和分析厄杰顿和芮效卫两个译者对《金瓶梅》中足衣的翻译,在总结其准确到位翻译的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其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之后,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29]。异化策略强调译者使用与原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再现原作内容和异域色彩。韦努蒂主张异化策略,在翻译实践中,他力求再现原文的语言习惯和风格。“归化”强调译者有意识地采用通顺的目的语语言结构,使译作符合目的语的话语要求,从而方便译语读者理解译作。奈达主张归化策略,他力求译文通顺易懂,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他不忠实原语的文化因素,认为译文基本上应是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翻译的重点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
为了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与他一样的感受,厄杰顿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以“归化”为主,在行文上主动向读者靠近。而芮效卫在翻译时,有意识地采用“异化”手段,向读者展示《金瓶梅》语言艺术的复杂性和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如例 7 中的“细结底陈桥鞋儿”,厄杰顿的翻译为“fine but heavily soled shoes”,芮效卫的翻译为“fine-soled Ch’en-ch’iao shoes”。陈桥鞋,这是一款以地方名命名的鞋,鞋底紧密、结实,厄杰顿用“fine but heavily soled shoes”表达出鞋底比较结实这一特征。芮效卫翻译为“fine-soled Ch’en-ch’iao shoes”,用音译的方法不仅突出了陈桥鞋结实的鞋底,还突出鞋子的名字。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足衣名称,笔者认为,后者的翻译更为恰当,能够较全面地传达出足衣的文化信息,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外的传播。再看两位译者对例 16 中男性“裹脚”的翻译。厄杰顿的翻译是“boots”,芮效卫的翻译为“foot-bindings”。厄杰顿并不是弄混了裹脚和靴子,而是采用西方读者所熟悉的形象“靴子”来代替原语的中“裹脚”,方便读者阅读。芮效卫采用异化的方式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只是男性和女性的裹脚在作用和形制上有些差异,因此用归化的方法将男性裹脚翻译为“footwraps”更合适。
......
 
第 7 章 结语
 
《金瓶梅》全书写了 500 多个人物,展示了明朝社会的芸芸众生,讲述了一个封建家庭的日常生活史,中间有无数离合悲欢,矛盾冲突。《金瓶梅》取材于现实社会中的人物角色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世俗小说,它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这部书里也展现了多元的中国民族文化,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描写反映出中国明代的美食文化、美学文化、风俗文化、制度文化和礼仪文化等。在《金瓶梅》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本论文选取其中的足衣文化翻译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探讨了明朝的时代文化背景对男女性足衣的影响。然后,把《金瓶梅》中男女性足衣分为两部分,分别梳理出六款代表性足衣,比较厄杰顿译本和芮效卫译本在处理足衣文化翻译上的异同,并提出自己对翻译的看法。最后,对比厄杰顿和芮效卫在足衣文化翻译上的策略,并指出足衣文化翻译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今后文化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足衣文化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为了译好《金瓶梅》中像足衣这样的文化内容,仅靠单一的翻译模式很难做到,在翻译时,译者不仅需要协调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更要协调不同的翻译方法。今天,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文化全球化也正在逐渐突破国家和民族的限制,文化大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从长远角度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捍卫原文文化的主体地位,尽可能采用异化策略,忠实于原文并尽量保留原语文化的独特形式进行翻译,使读者去接近原语文化,进而促进文化传播,达到多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目标;而为了在足衣文化传播过程中达到最大程度的文化传真,译者应坚持忠实于原文的态度,协调各种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文化的遗失和误译等问题;通过对比二位译者对足衣文化的翻译发现,在同一种足衣多次出现时,二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厄杰顿每次用不同翻译来表达,而芮效卫倾向于同一种或两种译文,为了避免译者在对不同译文感到困惑,译者在翻译同一种足衣款式时应尽量采用相同的译文。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
本论文由代写论文网整理提供 https://www.dxlwwang.com/
需要专业的学术论文资料,请联系我们客服
本文地址:http://www.dxlwwang.com/wenhualunwen/5707.html
论文关键字:文化论文 《金瓶梅》 足衣文化 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