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文化遗产作为当今世界文化历史研究的根本,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着地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属于地域文化延续与载体。那么现今城市快速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的建筑为了追求现代化,忽视城市固有的特点,以及忽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特别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都面临着现代化的改造与更新和商业化的旅游开发,传统文化与古城原有特色逐渐消失。由此可见,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与利用[1]。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有着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历史古镇,但目前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一些偏远地区历史小城镇仍然得不到及时的保护[2]。中国的历史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特色,反应了各个时期历史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文化遗产。因近年来为了满足城市开发,城市功能扩充的需要,许多历史古城、建筑等都遭到破坏,从而破坏了城市的文化特质,使城市精神遭到衰落。历史古城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一个城市名片,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大面积扩张的同时,维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承接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架构“城市精神”,体现城市魅力,是人类发展、城市进步的必由之路[3]。
广府古城地处华北平原南部,距今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古城兴建于元明清时期。历史古城周长 4.5 公里,墙高 10 米,厚 8 米,城内面积 1.5 平方公里,城内分布着宽窄不一 30 多条街道,广府古镇因文化底蕴深厚,又因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所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广府古城空间格局都保存完好,体现冀南地区传统城市文化特征。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化发展不断的冲击下,对于传统的文化重视不够,现代化的发展与广府古城特色呈现不相协调的状态。因此,对广府古镇的保护利用研究,保护古城原有风貌,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
1.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书籍、杂志、媒体等多种途径査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熟悉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风俗特色、文献报告、实践应用,分析优秀案例,了解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为课题研究、实地调研做好预备工作。
(2)实地调研法
于 2014 年 6 月至 2014 年 8 月进行论文的调研工作,期间调研了文化遗产广府古城、乌镇、西塘古镇,主要是对古城(镇)原始风貌特色,城镇格局、形态、生活状态,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调研。在实地观察中对典型街区和典型建筑进行测绘。通过观察与测绘相结合,把历史古城中保护与利用作为主要研究对像,以实际现状为目标,对调研对象进行数据整理,从而得到第一手资料,多方研究论证,分析历史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3)归纳演绎法
通过对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硏,对历史文化、街道及建筑类型、建筑及构筑物的建成年代、修缮情况、现实状况等详细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归纳、推理,有价值的进行分类归纳成表,形成信息总资料库。在分析历史古城的传统特色时,依据广府古城建筑设计特征,进而对古城提出可持续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4)实例研究法
在对历史古城保护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永年县广府古城为例,重点对古城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专题分析。分析广府古城空间形态特征的个性,从古城个性中,分析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并对其文脉的延续提出保护的策略。
(5)交叉学科研究法
首先,基于历史古城研究的学科特征,采用建筑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建筑学的整体观、系统观、模式化比较理论对历史古城空间的具体特征进行分项研究。其次,依据整体观、系统观、模式比较理论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包括生态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学科交叉,进而实现对广府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利用研究[4]。
......
第2章广府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综述
2.1 民俗文化
建筑及城镇,始终是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控制。在中国古时候,思想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生活。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精神文明领域和人民日常生活要素,它的形成、发展以及建筑技术和艺术上的特色,必然也受到社会思想形态的影响[20]。
2.1.1 星宿文化
星宿是指天象星宿与疆土州国对应的地方,指中国古人的一种文化观念。“星野”观认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划分天上的星野,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与地上的州国,使之互相对应,上下观照。在中国古代以星宿定位州国或以地域对应天象的宇宙观深深地渗透在古时候的各个阶层,历朝历代在修建中以正史、国书、地记、方志等这一观念,就相关书籍记载,将分野视为君权或王土授受的凭证;把星宿作为疆域界定的根据;将人文物产奇特、风俗的差异、为人的功绩都归功与星宿的来源。
据《广平府志志》一书中描述,广平府之郡,以二十八星宿划分地面上的位置与之相对应,二十八星宿中:昂、毕为冀。以北斗之星划分星野,然而赵星是住在冀州,以天市垣星划分地面的疆域,垣星左面的第一颗星宿属于赵,此外还有排名十二的星宿与之连接,而赵国属于大梁(魏国的国度),有支干相连接,以赵国为王记载辰时,邯郸有五个星宿相连接。有灾、镇灾的星宿一般在天上就可以看见大白的水星,是聚集在昂、毕星宿之间。前人记载了在金星冀州地区看见赵国,目的是以它为纲纪。在广平郡,赵沟,冀州属于十多个星宿之一,十分星宿的时间为三十一度的其中之一,当获三广的奇特时,是不易于发现,突出三红星宿容易查觉,不容易知道发现其坏处,又怎么才能辨别划分出星宿的利与弊呢?所谓的广平为冀州、赵国分界线不可分野。广平离不开冀州、赵国之地不可以分野,汉书天文记载阴阳的精华在其位置之中,在天上可见,以物为灵,在沸腾于天空中显示有好的事物发生,如果是列星,那是先有天,后面才有地,天上一定是有天然的氧气,后面才有形式,峭壁认为是重要的部分,是比喻人的脏腑之地,曾经没有内外的限制,无大小的区别,认为人的脚、头发与脏腑是相连,在一寸土地,一片区域,而所谓的星宿也是为区别南北。
......
2.2 太极文化
广府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是广府古城的文化特色。当今太极拳五大门派为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其中杨氏、武式太极拳均诞生于广府古城,并由此衍生出吴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正如杨澄浦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22]。””然而武禹襄创造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旧老式打发,也不同于杨氏太极拳打发,而追求的是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他并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了多本著作。
现今广府古城太极拳名扬国内外,从 1991 年以来先后在广府古城办了十二届“中国永年国际大极拳联谊会”,并且还举办 7 届广府太极拳年会,太极拳名家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广府古城成功举办中国邯郸(永年)太极拳峰会,与影视明星——太极拳代言人(黄圣依)开展“壹基金”的合作,广府古城以成为国际性太极文化交流中心,并联合开展了“公益邯郸、广府行动”等活动项目,使得太极文化广泛传承与发展,这也是太极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

2009 年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吸引了国内 2000 余人参。广府古城太极拳大师还表演了太极拳功夫,更是有大批的太极拳爱好者在广府城墙上一展太极拳的风姿以及数千名志愿者奉上精彩的表演(图 2-2),大展太极拳之乡的风采与东方的文化特色。2015 年在广府古城开展了《第二届武式文化传承论坛》,其中有河北、浙江、山东、安徽、广东等太极拳传承人、以及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对太极拳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交流,以及在当今文化发展下,如何发展太极文化,以及发展地域性文化特色。近年来,永年县大力弘扬太极文化,打造强势太极品牌,创办了《太极》杂志,编纂出版了《永年太极拳志》,建立了太极文化网站[23],开设太极论坛,举办太极拳养生讲座,并出版了关于太极极拳书籍,为太极拳传承发挥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还推出了影视作品,剧中主要以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杨澄甫为主要人物描述太极拳样式。随着《太极传奇》播放,进而提高了永年广府太极拳的知名度,扩大太极拳传承与推广作用,为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肩膀。 目前尚存具有很高的民居建筑有武禹襄故居与杨露禅故居,建筑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对了解冀南地区建筑文化有珍贵的价值,古城内的太极文化至今广为盛行,在古城内,你依稀可见太极者的身影,代表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是有很多海内外热爱太极拳爱好者来广府古城拜师学艺,感受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谓“太极之乡”名传海内外。
......
第 3 章 文化遗产空间形态解析................................. 33
3.1 广府古城概述............................................. 33
3.1.1 区域环境........................................... 34
第 4 章 广府古城保护与利用现状................................ 61
4.1 广府古城格局演变........................................... 61
4.1.1 古代广平府............................................ 61
第 5 章 广府古城保护对策.................................... 78
5.1 可持续发展二次利用价值.................................. 78
5.1.1 二次利用概念........................................... 78
第5章广府古城保护对策
5.1 可持续发展二次利用价值
5.1.1 二次利用概念
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体现,无非就是在保护与利用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价值,那么如何使用有效的保护手段,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在未来社会发展中长时间的存在,并被世人所认知。再次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在发展中实现有效、合理的二次利用可持续发展价值。我们现在称之为的“二次利用”,其实是基于“文化遗产”的改造性二次利用,通过对历史原有的使用功能,进行二次定义,重新审视二次利用,寻找到现在社会发展中适用的利用方式,基于是二次利用那么与过去历史模式是存在一定区别,现在所谓的二次利用模式是要做到在保护当中实现其价值,但不能影响与破环保护的初衷,二次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实现可持续,那么只用重视二次利用可持续发展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
文化遗产在建筑领域之中寻求二次利用价值,其主要是寻求新的使用功能,或者重新组合构建一幢建筑,使其原有的功能得到一种新的使用,重新延续一幢建筑或构筑物的功能。有时候又被称作建筑二次利用在适用性。建筑二次利用可以使我们重新找到建筑历史价值,并且将其旧的功能转化成现今需要的新功能,建筑功能置换是对建筑二次利用的核心。其实,建筑二次利用的成功与否,最关键是探求一幢建筑在现今社会中的潜力,并创造新的使用价值。1979 年,澳大利亚《巴拉宪章》中,将“改造二次利用”定义为对空间场所进行调整,并赋予新的使用功能[59]。其关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二次利用与保护,最关键为原建筑找到适合新功能的价值。并对文化遗产保护结构做到最低限度的改变,从而使建筑得到原始复原。
......
结 论
历史名城作为各个国家重要历史文化资料,承载着古城社会经济与生活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对古城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意义重大。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广府古城史料的研读和广府历史文化名城的实地调研,发现广府古城作为明清遗留的“北方的江南小镇”,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与保护。目前,广府古城格局遗存,但是古城未来发展的规划很是混杂,古城给人的印象已是名存实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广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与利用。
1)深入的研究广府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价值特色,以及分析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基础。
广府古城的保护,首先要认识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本文从广府古城民俗文化和太极文化方面着手了解其广府古城潜在的含义,分析广府古城空间形态格局,从区域环境、山川环境、历史沿革等方面对广府古城的基础进行分析,然后从古城的平面布局、路网布局、功能布局以及空间结构、界面、节点、比列尺度的研究,从而对古城街巷空间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在对古城的建筑类型、建筑形态以及传统建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古城保护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史料的分析广府古城的格局演变及现状。从古城性质及文化遗存概况了解古城五大特色,广府古城不仅有北方小江南之称,也具有太极拳之乡的美誉,为古城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2)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过程中,为古城注入新的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广府古城发展格局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历史文化名镇城的保护要实现可持续,必须对文物建筑寻求新的使用功能,给文物建筑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如:“功能置换”、“空间延续”、“功能延续”等二次利用。只有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历史文物建筑,才能实现文物建筑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成为保持文物建筑文脉延续性、传承性、可持续的有效方法。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