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物流管理学的基本架构包括现代物流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物流技术学、电子商务物流学、运筹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分支。(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飞速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开始对潮流进行追逐。而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网购”已经无法脱离人们的生活。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也对商家的服务水平,运营模式,定价优势上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最近几年由于互联网红利正在逐渐萎靡,移动互联网端在之前所带来的大范围用户增长速度减缓,传统电商正面临这一“瓶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 2014 年到 2016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逐步放缓,2014 年 1-9 月份的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8238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49.9%;2015 年 1-9 月份的全国网上零售额为 25914 亿元,同比增长降到 36.2%,而在 2016 年的 1-9 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是 34651 亿元,增速仅为 26.1%。此外,从 2016 年“天猫”、“淘宝”的“双 11”总成交额 1207 亿元来看,GMV 增速也从 2013 年超过 60%下降到了 2016 年的 24%。国内网购放缓的趋势仍将继续,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每年将以 8%-10%的趋势下降。传统电商发展遇到瓶颈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如何找到一条适合现阶段电商发展的道路是各个电商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从另一方面讲,由于线上购物始终没法感受和线下购物一样的体验,所以传统电商从一开始就存在明显的弊端。对比线下实体店能给消费者提供接触商品时最为直观的体验,线上电商很难具有跟线下实体店比拼消费者体验感受的能力。因此,远离消费者的线上购物过程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差异化,高品质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也成为了电商发展难以再像以前那样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人民收入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购物的重心已不再单纯追逐低价这个以前传统电商引以为傲的优势,而是特别注重体验消费过程中的服务水平。因此,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合作的“物流协作”模式,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消费体验,也可以获得价格适宜的商品。
........
1.2 研究意义
在理论方面,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合的双渠道产品定价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目前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的两阶段销售产品定价的研究并没有。本文在物流协作下的双渠道定价研究相较于之前的研究更新颖,可以丰富产品定价的研究理论,为产品定价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在实际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物流协作”模式也是响应了“新零售”的提出,一方面,文章最终获得产品定价策略,为制造商和零售商作出最优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将货物提前投放至实体店,能快速响应顾客订单,解决顾客退货难的问题。
.......
第2章 物流配送仓储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仓储配送所存在的问题,本章分析了现在网络配送和库存的现状,首先介绍了配送模式类别,明确了各自的优缺点,明确了在配送库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优衣库为例,分析了其配送特点对其进行了改良。并以此为启发,针对生活中更普遍的情况,结合线上线下进行合作的内容提出了“物流协作”策略。对物流协作策略进行了描述。对下文的物流协作模式下的提前配送量和利润分析计算做下铺垫。
2.1 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现阶段企业配送货物的渠道主要分为三种:企业自营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共同配送三种。1. 自营配送此种配送的组织者是企业本身。企业为满足自身制造,运输,流通加工等需求,自己建立物流配送体系进行配送。相对比其他配送模式,自营配送的各个环节都由企业自身管理,系统化程度较高。连锁企业的配送大多采用自营配送模式,通过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来进行统一管理,既然满足企业内部所有产品的配送需求,又可满足企业对外开接手的业务需求。2. 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将企业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完成。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实时对物流公司进行联系,实现物流活动的监管。企业将自己并不擅长的物流外包给专业公司,通过专业分工来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到效率最大化。3. 共同配送两个或以上的物流企业共同联盟去进行物流配送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网络配送面对的是终端客户,它是一种类似辐射状的物流。在空间,时间和顾客的需要的服务多样性上都体现了各自的特点。
......
2.2 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对配送认识存在误区,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信息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物流配送仍然存在较大问题。1. 物流成本较高不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大,所在的地理位置分散,并且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物的数量比较小,消费购物只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地理上的随机分布、单次购买数量小,就导致了网络销售时在物流配送上出现小批量的配送特征。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间零散,呈现出不同批次的订单,就会产生不同批次的物流配送需求。小批量,多批次的运输导致物流成本较高。2. 响应时间较长目前消费者对物流配送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物流设施等一些原因的限制,许多商家还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于顾客当日或者第二日将货物送达的要求大多数商家没法保证。从这一点上,网购与在实体店购买货物及时拿取存在很大差距。
.........
第 3 章 贝叶斯需求更新下两阶段配送策略研究 .............. 16
3.1 引言.....16
3.2 贝叶斯需求信息更新.............17
3.3 报童模型.........20
3.4 基于贝叶斯需求信息更新模型.........21
3.5 本章小结.........27
第 4 章 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定价研究 .......... 28
4.1 双渠道供应链问题.....28
4.2 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供应链问题描述 .........29
4.3 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模型建立.........30
4.4 需求模型确定.............32
4.5 集中决策下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定价分析 .............36
4.6 分散决策下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定价分析 .............41
4.7 参数设定和灵敏度分析.........45
4.8 本章小结.........49
第 5 章 协调后的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定价研究 .............. 51
5.1 问题描述.........51
5.2 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模型 .........51
5.3 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模型分析 .............53
5.4 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协调可行性分析 .........56
5.5 本章小结.........57
第5章 协调后的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定价研究
5.1 问题描述
分析协调后的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利润的情况。通过对市场情况的了解,发现现在很多企业通过允许商家退货来提高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从而提高销量。在退掉的商品中若是由于商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顾客退货,这样的并不能让顾客对商家满意度提高,相反会降低商家的信誉。我们提出的允许退货是基于产品的安装困难,外观或者买来觉得不适合等非产品本身缺陷的基础。顾客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退回产品,那么商品还具有价值,那么将退回的产品进行再制造,然后重新投放至市场中。假设再制造商和制造商是同一公司,由于再制造出的产品与刚面市的新品没有差异,可以设定相同定价。上面的图表显示了引入退货协调前后的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得出结论:(1)随着单位制造成本 c 的增加,协调后的供应链较于原供应链的下降趋势更为缓慢。(2)显然协调后的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是高于原供应链分散决策下的利润,同时也优于之前计算出的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决策。说明退货策略的使用是可行的。

........
结论
针对现阶段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物流协作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来计算产品的定价和利润。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
1. 基于需求密度的最优提前配送量。物流协作需要提前一段时间将未来一段时间的线上线下配送总量一起运到实体店。在报童模型的基础下,建立了商家的利润模型,通过贝叶斯理论实现需求不断更新。通过算例计算得到两阶段配送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一阶段的配送量为 1.1773,第二阶段的配送量为 0.5117。
2.建立了两阶段定价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来描述顾客行为。根据偏离理想预期的顾客比例对消费者需求分布进行讨论。发现不同的定价会让消费者购买产品获得的效用不同,从而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分布,进而影响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和最优利润。制造成本的不同使得定价分为了两个区间。
3.对于价格落在定价区间1M ,供应链利润不能达到最优的情况,建立了退货协调下的两阶段定价模型。通过对比协调后的利润和原分散决策下的利润可知,退货协调是可以提高利润,这个退货协调策略是可行的。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