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人类被认为有象形文字和通信之前,最早的楔形文字如苏美尔文字,出现在公元前 3500 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文字,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玛雅文字和中国汉字已经各自开始独立发展,这每一种书写体系都被视为象形文字的起源。如库尔马斯所述:“书写体系的发展必须从视觉信号如何解读的层面上来解释。”随着在书写体中的显示,语言固有的多模态也可以在口头交流中显现,作为身体语言(如姿势和面部表情)和辅助语言(声音特征)来展现。从语言的进化和个体语言的发展可以推断,人类语言有一种多模态的内在潜力。这种多模态的定位在人类交际中已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科技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代设计和印刷技术让页面的语言、图像和图表结合起来,有多种选择的字体、字形和色彩。除此之外,计算机功能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基于网络的资源增殖进一步促使多模态现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水平。在过去几十年语言学的进步历程上,多模态不断向前发展的事实已成为话语分析的中心话题。越来越多的共识都表明,利用一个以上的符号资源信息比语言本身更易传达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运用广泛的语言,在商务、旅游、信息技术等沟通交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桥梁角色。在全球发展的大潮中,中国面临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新形势,这就需要优秀拔尖的英语人才来推动发展的潮流。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我国在英语基础教育上也做出了改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了对英语写作的分级要求,其中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用英语来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写作一直是一个综合性强且复杂的语言输出过程,是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内化加工后再创造的一种语言思维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完成语言的综合输出。然而,在高中的英语学习中,写作既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老师教学上容易忽视的难题。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英语作文写作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把多模态信息输入运用到实际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以期通过该模式来为高中生英语写作这一薄弱环节提供有效的提高办法。近几年,根据国外的研究启示和成果,国内学者开始对多模态教学进行研究,在多模态理论框架和理论构建上取得了成果,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多模态信息输入的方式下,立足于实际课堂教学,构建多模态信息输入的教学方法。本研究目的在于能够将多模态信息输入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课堂中,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积极获取英语写作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收集整合后运用到写作中,发散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掌握写作的策略。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近年来,众多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和教研人员开始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中学英语写作。其中,有关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甚多,其研究成果也不断展现出来并推动着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
2.1.1 过程法与英语写作
过程写作法最早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学者 Wallace Douglas 提出。他认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当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转引自 Judy, 1981)。此写作教学法把交际和认知理论作为基础,将写作这一过程视作综合且复杂的心理认知以及语言的交际过程,倡导通过写作过程来学习写作,强调发挥写作主体,即学生的主观能动及修改这一步骤在写作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方式把重点放在了写作素材的收集、草稿的撰写、内容的修改编辑和反思评价上,而不是仅看重词汇、短语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对于过程写作的写作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研究者将其总结为三个大步骤,包括写前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重写阶段(伍丽秋,2011)。对此其他研究者也有不同的阶段划分,如 Keh(1990)对写作的具体过程做了详尽的描述,将其划分为信息输入、拟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以及定稿七个阶段;而 Guth(1998)将它分为触发、搜集资料、成文、修改和编辑五个阶段。
............
2.2 多模态教学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产生,国外的学者开始讨论多模态教学。多模态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在信息输入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感知、理解、编码、和储存,这样获取的大量接受性的知识就会不断积累,并且能够有意识和自动化地输出,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但是,多模态教学并没有探讨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教学环节和实施步骤的设计。除此之外,国内学者对多模态也有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学者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主要集中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态是一种复合方式的话语,包括文本、图像和声音等符号,也可以说是由超过一种以上的符号来进行编码以实现意义的文本。胡壮麟、董佳(2006)对 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澳大利亚文化节上的一次 PPT 演示比赛中的 23 个参赛 PPT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认为PPT 已经发展成为了当今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它包含了文本、图像和音响等模态,能够表达交际的意义。顾曰国(2007)对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详细分析,构建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两种学习的模式,并以学习外语为例来演示如何运用这个模型来进行实例分析。张德禄(2009)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选择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和实践的指导,并提供了三个选择模态的角度。袁传有(2010)在法律英语课程中应用了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其研究表明该模式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对多模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此可见,国内对于多模态与外语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部分都着重于语言教学交际活动当中语言的符号资源对构建多模态话语的意义。
..........
第三章 理论基础.....7
3.1 多模态理论观点..... 7
3.2 多模态教学模式..... 8
3.3 多模态信息输入写作教学模式............. 8
第四章 多模态信息输入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10
4.1 多模态信息输入教学法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 10
4.2 教学案例.......... 11
4.3 教学设计反思 ............. 17
第五章 教学效果调查.........19
5.1 调查目的.......... 19
5.2 调查对象.......... 19
5.3 调查方法.......... 19
5.4 数据收集.......... 19
5.4.1 教师问卷及其数据收集 .... 20
5.4.2 学生问卷及其数据收集 .... 20
5.5 调查结果讨论与分析 .......... 21
第五章 教学效果调查
5.1 调查目的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进行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后需对其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从师生两方面了解以下信息:(1)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有哪些,多模态信息输入写作教学设计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其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英语写作的基本学习情况,学生对多模态信息输入写作教学的反馈和学生写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依据上述调查目的来检验多模态信息输入的写作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来完善该方法,使其能运用到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5.2 调查对象
为了使本次调查研究更加全面,更真实地反应多模态信息输入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情况,笔者同时把教师和学生列为了调查对象,分别从教和学的角度来展开问卷调查。本研究的教师调查对象为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二年级英语教师 9,学生调查对象为笔者在该校实习时任教的两个班级,分别是高 2018 级 26 班学生 58 人和高 2018 级 30 班学生 51 人,共计 109 人。两个班皆是普通的理科班,每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存在差异,英语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笔者希望这样的调查收集统计到的数据能客观科学地反映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想法以及态度。
........
结论
本研究探讨如何设计多模态信息输入写作教学,如何将其运用到高中生英语写作教学当中,并调查该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首先,依据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模式:实景实现、明确指导、批判性框定和转化实践,以张德禄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从而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作为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方法。再根据热身活动,确立主题;收集整合信息资源;编写提纲,自由写作;互动批判性写作四个方面来实施教学,最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该教学方式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减轻认知负荷,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主动性。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准备的课件了解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异国文化,从而提高语言文化意识,促进多元化意识的提升。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本教学方法只适用于说明文和记叙文等文体,不适用于议论文、散文和应用文等其他文体,因此该方法的运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略)
提供海量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