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人类的政治生活而言,公民借用网络平台介入政治生活领域,在网络上,他们发表政见,影响决策,监督政府,其作用越来越不可小视。正因如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可以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经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 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网络参政议政正在将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转变为现实的政治空间,同时大大拓展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空间。近些年,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虚拟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 年 6 月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人民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自 2009 年起,每次“两会”召开前,政府主要领导人都会与网民进行交流。2010 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崛起年”,中国网民在许多热点问题上都通过微博建言献策。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和官员也重视利用微博与网民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双向平台,中国的政治生态从此进入“网络参政议政”时代。
.......
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最早将网络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是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他提出了——网络政治学即英文中的Virtual Politics, Internet Politics, Cyber Politics。他于 1983 年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预言人类将进入信息政治时代, 他要人们注意研究与信息有关的种种政治问题。托夫勒说:“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公众政治参与的新方式,已经成为政治参与主体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政治民主的促进作用。我们既要尊重虚拟社会的特点,又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管理虚拟社会,发展虚拟社会,使网络虚拟社会在有序状态下良性运行,使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得以更好发展,最终形成政府和公民的和谐网络关系:作为政府,应积极利用和调控网络,与公民进行良性 互动;作为公民,应增强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和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质量。近几年,国内学者也日益重视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学理分析研讨。概括起来,当前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学者大多侧重于分析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或者致力于研究网络参政对于民主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
一、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互联网是对于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使其自诞生之后就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我国从 1994 年 3 月起正式接入internet,1995 年 5 月向社会开放网路并提供服务,2013 年 1 月 15 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5.64亿,手机网民则达到 4.2 亿。互联网已经深入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也已经进入我们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政治信息传播,政见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马克思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网络使人类的交往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时代无疑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仍会加速发展,并会延展出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参与仅限于选举、信访等途径,而网络的发展拓宽了公民参政 的渠道。若通过参与媒介工具种类来看,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1.政府门户网站 目前,中国 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门、100%的省级政府和 98%以上的地市级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③这就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因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是来自官方的权威数据,有利于政务信息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政务公开,有利于实现公民对政府的政治监督。此外,政府门户网站一般都设立了多种互动栏目,公民得以直接表达政治诉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就政府工作表达意见建议,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
(二)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关注一下近两年的几起公共事件,比如“郭美美事件”,“我爸是李刚”等,从中不难发现网民的参与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由以上内容可见,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隐蔽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征。总体上来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由于网络的半虚拟性与上网工具的廉价性即低门槛,公民进行网上政治参与可以不受财富、权力、声望、社会地位等外在符号因素的影响,得以相对平等利用网上资源表达政见。第二是工具手段的便捷性。网络政治参与不受地域,时段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参与政治。第三是表达方式的互动性。与电视、报纸等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比,网络的信息具有更强便捷性,因而更容易进行互动。第四是政见表达的直接性。相比较传统的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不需要借助政党、社会团体或者利益集团等代表来间接传递,可以直接表达。 除了具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上述的四个一般性特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网络政治参与人数激增,参与热情日渐高涨,频度趋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到 2012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手机网民达到 4.2 亿。第二是网络政治参与范围扩大,渗入国家政治生活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持续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互联网政治参与所形成的舆论氛围日趋强大,影响力日趋强势。
..........
二、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一)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1
(二)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3
1.从思想理念上来说,对虚拟社会的管理需要创新观念..........14
2.从政府角度看,缺乏完善的制度设计..........14
3.从公民角度看,公民文化基础薄弱、政治参与能力参差不齐..........15
三、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16
(一)政府转变执政理念,公民转变参政理念..........17
1.管理理念的转变..........17
2.培养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17
3.健全网络伦理,加强行业自律..........18
(二)建立健全开放合理的制度体系..........19
(三)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技术专业水准..........21
1.加速信息化进程,跨越“数字鸿沟”..........22
2.强化技术手段与专群队伍建设..........22
三、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我国政府向来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主要表现在加强网络管理,打击非法网站,维护健康网络环境上面,并且注重把网络社会建设管理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工作在与发展的进度相比总会存在不足。网络在带给我们种种便捷、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我们不容回避的负面问题。虚拟社会管理必须从管制走向沟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互动,树立有效沟通、开放互动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虚拟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特殊矛盾,消除对虚拟社会的“傲慢”与“偏见”,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和网民意见,通过积极有效地沟通和互动来促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大概对网络时代做出最好诠释的一句话应该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没错,时代在变化,我们应对变化的方式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与时俱进的改变思维,创新思路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我 们可以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发展投入等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
结论
作为政府,应积极利用和调控和引导网络舆情,与公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作为公民,应增强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和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质量。因此,必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培养网络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的能力,加强网络应用和网络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网络新思维,从而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为电子政务建设和网络政治参与创造顺畅的沟通渠道和服务平台。尤其是注重加强网络技术实用性研究,原因在于,虚拟社会的管理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涉及各行各业、社会安全、意识形态管理、政治稳定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政府部门要与各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权责,形成各司其职又能通力合作、快速反应的管理格局。 互联网技术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的快速迅猛发展并普及,使得网络这个看似“虚拟”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也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未否认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反思,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问题的存在恰恰说明了我们的社会不是一潭死水,问题的存在也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总之,网络民主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渐进、改革的过程,需要政府、公民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它对政治民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既要尊重虚拟社会的特点,又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管理虚拟社会,发展虚拟社会,使网络虚拟社会在有序状态下良性运行,使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得以更好发展,最终形成政府和公民的和谐网络关系。
..........
参考文献(略)